求见书记。捱上半个钟,胡扯一阵
,就心满意足地走了,这成了规律。项明
怀疑这个姓崔的大约是神经病,却也没有看
他神经是否有
病。
接着,项明
把财政局局长、老
局局长和民政局局长叫来,说了杜书记的意思。财政局局长立即打电话给公疗办,要他们责成公疗医院院长,给老主席开药吃。那两位局长想法变通,给主席的家属筹措1000元,救济一下。事后,老主席的女儿抱来了一个大南瓜,说是自己
的,让项明
尝尝,表示
谢。
原来,这女人是一个早年退下来的县政协副主席的女儿,因她父亲是个老机关,在机关称呼别人叔叔习惯了,并且又要求人,所以张
就叫项明
“项叔”这个老主席是一个外地人,在丰
县举目无亲。他在解放前就走上革命
路,解放后留守在丰
县,本事不大,功劳不大,当上政协副主席,完全是靠资格熬
来。一生胆小怕事,与世无争,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受到伤害,改革开放以后竟然当上了政协副主席,在位置上也默默无闻。下台后,患了一
不是癌症又似癌症的重病,死不了,活不成,一直在公疗医院住。县财政
张,历年给公疗医院拨的钱很少,公疗医院面向社会的积极
,要比对待公疗病号的积极
得多,近来越发对这个老主席不待见,廉价的药品都不愿意给开了。老主席觉悟
,不想再给组织上添麻烦,只求速死,要女儿给自己买
安眠药吃死算了。迫不得已,他女儿偷偷来县委求助。
项明听了这个情况,觉得非常寒心。又打电话问了公疗医院院长,情况是真实的。院长说:“县财政拨的经费不够
牙
儿,再这样下去,医院就让这些大病号给拖垮了。”
一天,一个半老的妇女,了项明
屋里,对着项明
跪了下来,把项明
吓了一
。这女人比项明
大十岁也不止,却听到这样对项明
说:“项叔,你一定得给杜书记说说,给我们想想办法,我父亲的病快不行了,现在公疗说他的医疗费吃光了,不拿现金就不给开药。我们家里已经被父亲折腾穷了,哪里有钱给父亲
药吃?没办法,才厚着脸
找领导,看能不能想办法给解决一下。”
那女人千恩万谢地走后,项明向杜书记及时
了汇报。杜书记沉
了一下,
待项明
,一定要解决这个老同志的困难,不然就太对不起党的事业了,对不起一生献
于革命事业的老同志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让财政局
待公疗办,通知医院,继续挂单吃药;二是通知民政局和老
局两家协调,想办法救济一下这个老同志及其家属。项明
还想建议,是不是和杜书记一同
面去看望一下这个老主席,看看杜书记并没有这个意思,就把这个建议连同唾沫一起咽到了肚
里。
项明苦笑着对这个女人说:“大
,你先回去,我给杜书记汇报一下,想办法给你们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