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无意间,她开始冷淡何微,开始当着他的面给男朋友打电话,何微的心在流血,李枚没有改变的迹象,何微绝望了,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从绝望到反目成仇。
…
这次经营工作会议做出让何微暂时主持广告部的决定,在报社有关领导宣布这一决定时,何微仿佛看到了希望。决定宣布后,何微:“由我主持工作,我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李主任经验丰富,今后还是她拿大主意,我执行就行了。全局的经营毕竟我不熟悉。”
不管何微的是真话还是套话,张总编和罗副总编倒希望何微能真的这么做。但何微的作风大家是了解的,通常是一套做一套,大家对他的发言不大感兴趣。相比之下,他们倒是想知道李枚何时能把问题查清重返岗位。
对报社这样的安排,李枚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一则何微毕竟是广告部副主任,对报社的经营工作也算是了解的。二则李枚现在依然觉得何微是值得信赖的朋友。
何微心里倒另有算盘。自从李枚拒绝他后,心里一直就耿耿于怀。一方面他怨恨自己在老主任调走之后没能当上主任,他认为这也是李枚拒绝他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他一直在想方设法搞垮李枚,盼望自己能登上广告部一把手的宝座。这几年他一直在想办法,企图达到他的目的,可就是事与愿违,老天爷一直不给他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尽管他知道此时上任并不好受,但是他岂能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他甚至幻想,他当上主任之后,李枚会回到他身边。他发完言后,嘴角露出狡诈的笑。尽管这个动作微小,但还是被李枚发现了。
工作组决定接下来的一周,全力调查李枚的受贿嫌疑问题。
工作组划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全力查找举报者列举的二十多篇受贿文章,另一组翻山越岭,模跨三个地区,直扑举报者列举的行贿单位。
第一组用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查找了一年来所有的报纸,翻遍了所有的专题报道,终于找到了举报者列举的全部文章,只等第二组归来。
第二组到达举报者列举的行贿单位已是第三天了。刚到那个被认为是行贿的工厂,当地同行的反贪局工作人员就大泼冷水,我看你们是找错地方了,这个工厂也会行贿,简直是笑话。完不听工作组的挽留,当即离开回局里去了,弄得工作组的同志好不尴尬。
他们来到那个工厂,接待他们的厂领导一听是报社的,马上变得异常热情,嘴里不断:“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报社,就没有我们工厂的今天。昨天我们厂里的老工人还骂我们党委一班人,我们没良心,过河拆桥,人家报社帮了大忙,而现在我们活过来了,也不感谢人家。大家伙都了,下个月就到报社刊登全年的广告,一方面扩大我们产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算是回报社当初的支持。我各位领导啊,你们报社的王主任、江主任和李枚主任可是大好人啊,当初来我们厂采访,他们看咱穷呀,采访完了饭都坚决不吃,临走时还为厂子弟小学捐了三百元钱。这样的记者同志真是可亲可敬啊。”
到当年的报道,这几位领导更是喜形于色,马上叫来宣传部的负责人,一边介绍:“那批报道可成了宣传部的宝贝了。”宣传部的负责人拿出了全部的二十多篇报道。工作组的人也不好再三什么,带上找到的二十多篇报道,一路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