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不管怎么样,她始终没有理出个头序来。
关于总导的那组稿件,刊发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报社编委会对这组稿件也评价很高。
阿回留在京都的第五天,又得到了一个重要线索:一部投资千万的电视剧因故停拍了,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演艺界是少有的。
阿回对罗曼:“这应该是一条有轰动效应的新闻题材,要不要留下来继续做?”
“这还用问吗,立即着手,争取抢在别的报纸刊发之前,我们报纸就见报!”罗曼对阿回。
“那我马上展开采访,现在就出发。”
“对,现在就出发,要是今晚能发稿最好!“
“我一定争取。”阿回表决心。
阿回马不停蹄的投入采访。另人难以执信的是,一连采访了五个当事人,出奇的顺利。投资方、演员代表和导演阿回都采访到了。整个过程就如一幅幅徐徐如生的画卷,呈现在阿回面前。
投资方克扣演职人员工资,演员罢演遭黑打,群众演员四处伸冤…所有的细节让人读来心寒。阿回以记者的独到视觉,把这一事件用文字渲染得让人落泪。尤其是那些群众演员的遭遇,阿回更是不惜长篇的文字,不放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细节。
文稿在果然按罗曼的要求,于当天就传回了编辑部。这多少让阿回自己和罗曼都有些意外。编辑部接到阿回的文稿,几乎未作任何的修改,全文刊发了,整整三个版面。
阿回的这篇文稿,同样赢得了满堂喝彩。
罗曼打电话给阿回:“你马上回来,趁热打铁,组织文化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召开一个小型学术论坛,把这两篇文艺界的重头稿件,后续做到位。‘
阿回:“好,我出发前,顺便在京都也邀请部分专家。”
“找找文化部、广电部和其他权威部门的领导,最好采访他们,拿到具体意见。”罗曼。
“这可能有些难度,不过,我尽量找找关系。”
“要不要我介绍朋友给你帮忙?”罗曼问/
“这倒不用,我有很多同学和朋友在京都的,有好多都在新闻界呢!”
罗曼:“这就好,一切抓紧吧。”
阿回应承下来。
阿回第一反映就是找到阿度,让阿度帮忙完成这个计划。
“阿度,你得帮助我一件事。”见到阿度,阿回。
“只要是我能办到的。”阿度答应。
阿回把情况向他介绍了,阿度:“这样的事情好办,让人张面子的事。”
“怎么讲?”阿回一脸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