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家属们提出要把尸体运回老家土葬时,吕浩为难了。在琉州,十年前就开始火葬,他想不通,林县至今还保留着土葬的风俗。虽然他也是林县人,可他还是不明月为什么要坚持土葬呢?
邓得胜这个时候才站出来话,他对家属们:“这件事马上照办,但是所有的人必须离开省城,而且不允许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如果有一个人闹事,有一个人泄露了相关消息,签订的协议自动失效。”邓得胜的这些话得极为果断,也极其老练。看来他对工业大楼的问题,不是不清楚,而是不愿意去面对和解决。
吕浩盯了邓得胜一会儿,邓得胜赶忙小声给他解释,林县的风俗还是土葬,为了节外生枝,先把人弄回林县去再。
吕浩盯邓得胜看,是觉得他比自己想得全面,而且做到了心狠,做到了一边安抚,一边施压。看来在官场,每一件事的处理过程都是经验,都是财富。只有身处其中,才能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为官的老道与奥妙。尽管很多经验是以流血的代价凝聚而成,但是对于身在官场中的人而言,就看自己内心深处的最低底线了。吕浩在这件事中,理解了官场中的官油子和官痞子是怎样练就的。邓得胜在他眼里,就是一个地道的官油子。他告诫自己,不管在官场呆多久,他不希望成为官油子或者官痞子。
一场在吕浩认为会掀起巨狼的风波,就这样悄悄地平息了下来。当然每一位老人获得了二十万的赔偿外加迅速解决欠薪款。这个条件对于吕浩来倍感心酸,可对于两位老人的家属们而言,是最圆满的一个结果。
吕浩做完这件事后,才想起了盛雅玲。等他放眼去找盛雅玲的时候,盛雅玲早已不见了,随之不见的还有那十几个便衣保安。
吕浩就有些纳闷了,这又是谁在帮他呢?不过只要把这一场风波压了下去,他就觉得又完成了一件需要完成的事情。
两名老人入土为安后,他们的家属拿着协议来找吕浩。吕浩给邓得胜打电话,要求他按协议尽快付清欠薪款。邓得胜居然问他:“吕县长,你还真的要给这些人付款?”
吕浩很恼火,但是他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他已经知道邓得胜就是一名官场中的老油子,和这种人发火,没有意义。他问邓得胜:“按照邓局长的意思,这件事该怎么了结呢?”
邓得胜显然没有听出吕浩语气中的嘲弄,竟然卖弄起他的老资格来。他在电话:“吕县长,这样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们找,拖个三年五载,换了领导换了方法,谁买谁的帐呢?再了这幢大楼炸掉了,我们工业局损失也很严重,县上的领导都在你推我,我推你,你让我有什么办法呢?而且他们这种方式一逼政府,政府马上就解决问题,以后有问题,都校仿这个模式,他们再去省城,去北京上访,我们是不是都该一一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