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四十五章 楚王朱桢
次日中午,李guan事便传来了消息,十天前所招的数百人中,只有一个姓苗的,还是一个丫鬟,李维正仿佛被泼了一盆凉水,心一下子变冷了,看来这个偷信的家伙十分狡猾,已经改名换姓了,偏偏又不知dao他的长相,这可怎么找?
李维正考虑再三,决定再chu一笔钱买通李guan事,将杨宁安cha到楚王码tou上去,理由嘛!当然是在实地学习码tou的经营了,这对李guan事是小菜一碟,就这样,杨宁摇shen一变,便成了楚王私人码tou上的guan事助手,慢慢寻找那个偷信家人的下落,这时,李维正的注意力已经完全集中在楚王的shen上了。
楚王朱桢是朱元璋庶六子,洪武三年受封楚王,建国于武昌,洪武十四年正式到国就任,至今已经过了十年,与同为庶子却野心bobo的齐王不同,楚王朱桢更看重优雅的生活,荆襄楚地的富饶鱼米,悄悄地滋养着这位太平王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平平安安地享受完这一辈子。
或许正是因为他抱着不愿chu事的心态,朱桢在封地武昌也十分低调,极少干涉地方政务和湖广的权力布局,也少有劣迹,这一点让他父亲朱元璋十分满意,作为父亲,朱元璋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无忧无虑地生活,因此每年都给儿子们大量的赏赐,朱桢总是能拿到丰厚的一份。
不过,洪武二十三年chun天,朱桢平静的生活被打luan了,他在一个月前接到了和他关系最好的齐王的一封密函,说太子朱标写给蓝玉的一封信被蓝玉家人盗了,传言信中可能有蓝玉yu拥立太子早日上位的陈词,朱桢对这封信不gan兴趣,他知dao就算太子倒了,东gong也lun不到他,因此,最初他只是笑一笑便过,不当回事,不过事情的发展却chu乎他的意料,不久,齐王的第二封密函到了,说偷信人回了黄州老家,jin接着第三封密函又到了,更是直指偷信人现在就武昌,就在他的yanpi底下,恳求他无论如何帮自己一次。
接下来的情况似乎证实了齐王的情报,各路势力云集武昌,八仙过海、各施神通,大有把武昌掘地三尺之势,这时的朱桢忽然生chu一个念tou,利用自己地tou蛇的优势把这封信先抢到手,悄悄献给父皇,这样既可以不把事情闹大,也不用担心父皇将来责备他坐视不guan,说不定还能得到父皇识大ti、顾大局的赞赏。
于是,一直碌碌无为的楚王朱桢也悄悄地chu手了。
朱桢妻妾成群,其中他最喜爱的女人是第五妃程氏,可谓对她百依百顺,程氏有一兄,本在军中当一名小官,因为朱桢的缘故,他便被提升为楚王的直属侍卫长,升为千hu,他也由此尽心尽力为朱桢效忠,这次争夺蓝玉书信,朱桢便把任务jiao给了他。
这天傍晚,朱桢正在考虑商量请客吃饭一事,请客吃饭当然要有理由,尤其像朱桢这zhong奉行低调的王爷,更是需要大理由,理由有二,首先是正妃韩氏的寿辰到了,她对自己独chong五妃一直有意见,两人的关系已由nong1nong1的醋味变成了nong1nong1的火药味,正好利用zuo寿的机会好好补偿韩妃一下,给足她面子;其次,新王府上月落成,普通人家尚有新房落成后烧锅底的说法,自己一个堂堂的亲王,不表示一下,怎么说得过去呢?所以考虑再三,他决定好好地请一回客。
“殿下,这次请客只请官员,属下以为不妥。”说话的是朱桢的幕僚胡先生,他一gen笔杆子很是厉害,为人又谨慎理智,几次提醒朱桢注意形象,为朱桢博得了朱元璋的好gan立下了功劳,shen得他的信任,这次朱桢准备只请地方官员,胡幕僚便忍不住提醒他。
“为什么不妥?”朱桢诧异地问dao。
“殿下只要想一想朝中局势便明白了。”
‘朝中局势?’朱桢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他见胡先生yu言又止,不由有些不悦地说dao:“你就直说,不要给我绕弯子。”
“殿下想一想,现在皇上yu办李善长之心已经显lou无遗,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假如李善长案闹大,牵扯到湖广官员,偏巧这些官员又是殿下的坐上宾,皇上知dao了会怎么想?”
朱桢恍然大悟,他庆幸拍了拍额tou,确实,谭王上个月因卷入李善长案而**shen亡,如果这件事再牵连到自己,后果真不堪设想啊!
“那照你的意思,不应该请客,是这样吧!”
胡幕僚微微一笑dao:“那也不必,殿下请客照请,只是不要单请官员,应遍请荆楚名liu赴宴,gan谢他们为平息西蛮chu钱chu粮,同时再施粥于百姓,再公开宣称不收贺礼,这样既为皇上解忧,又赢取爱民之心,而且也淡化了朝政影响,还在皇上心中留下清誉,可谓一举四得。”
“好个一举四得!”朱桢大为赞赏“就照你说的话去办,请柬措辞就由你来写,名单我自会草拟,时间就定在十天之后。”
这时,门外传来了侍卫的禀报声“殿下,程千hu求见。”
胡幕僚不喜huan这程千hu仗着自己是楚王大舅子在武昌飞扬跋扈、zuo恶不断,他便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