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却淡淡一笑,不再提此事,他换了一个话题又:“有一件事情朕已经想了很久,一直想找个机会给你说说,那就是我大明王朝是否该考虑迁都,朕即位之时,蒙元尚占据北平未退,黄河以北的大半领土都在他们控制之下,所以定都金陵,又有富庶的苏杭
后应,这个决策在当时看是明智且正确的,可时易事移,我大明的疆土已扩至北方长城、辽东,西至云南甘肃,再以偏居一隅的金陵为都就显得有些不妥了,而且前年捕鱼儿海之战后,北元元气大伤,已不再像从前那般威胁中原。”
虽然俗语是‘知莫若父’,但有时候也可以反过来说,‘知父莫若
’,朱标明白了,父皇既然这样问自己,那就是表示父皇同意李维正跟随自己,他心中欣喜,连忙趁机
:“此人虽然年轻,但思路慎密,且胆大心细,最重要是他对儿臣忠心耿耿,儿臣信得过他,儿臣恳请父皇任命他为儿臣的新侍卫长。”
“好!”朱元璋满意地了
“本来朕打算让你今年去长安考察,但你
不好,今年就作罢了,你好好调养,明年再去长安考察,现在时辰已经晚,你休息吧,朕还要批阅奏折,就回
了。”
朱元璋慢慢将玉带向肚下
了
,冷冷地自言自语
:“蓝玉,怎么又是你!”
朱元璋似乎也知让儿
立刻回答不现实,但他需要儿
的态度,他站起
负手走了两步,又回
微微一笑
:“朕考虑迁都已有二十年,这两年才终于下了决心,但这又是一件举国大事,要先考察民情、要探风
、要修建
殿,要
大量的迁都准备,还要考虑财政的承受,所以就算从今天开始
行,没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完成,朕年事已经
,恐怕在朕的手上是看不到这一天了,迁都之事就由你来完成。”
朱元璋,便命龙辇起步,在数百侍卫太监的簇拥下,龙辇很快便离开了东
,龙辇中,半明半暗的光线不停在朱元璋
冷的脸庞上变换,他还在想那封信之事,他可以不追究太
写信给蓝玉,也想不追究太
最后毁了这封信,但是他却不能容忍丢信后所引发的争夺,一是几个儿
竟闻风夺信,他也要施以惩戒;二是蓝玉儿
大意丢信,也必须要严惩。
这件事朱元璋悄悄放了心中,他暂时放下此事,又接着问太
:“那你觉得此人如何?”
说到这里,朱元章顿了一下,小心地看一儿
的气
,见没有什么异常,他又继续
:“大明国都位于金陵,治理天下总有一
鞭长莫及的
觉,朕其实从洪武三年便开始考虑迁都,因为当时要修中都,唯恐国力不足,而且北元势大,所以迟迟不动,这几年我大明国家日益
盛,国库也有了盈余,朕又开始考虑迁都之事,朕比较中意汉唐故都长安,皇儿以为如何?”
朱标见父皇换了话题,他也不好再求李维正之事,思绪也转到迁都上来,迁都之事父皇并不是今天才提,以前也多次提及,不少大臣也提金陵自古就不是长治久安之都,不宜
大明国都,但当时财政拮据,朝廷没有能力迁都,后来随着父皇把自己的陵寝选在神烈山,此事也渐渐不再提了,不料今天父皇又突然提及此事,而且已经明确指
新都为长安,这让朱标一时难以回答。
朱元璋之所以关注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虽然小,但它却是一面镜,从这面镜
里他就可以知
哪些儿
在窥视太
之位,从锦衣卫的调查报告上看,次
秦王、三
晋王、六
楚王和七
齐王都参与了,他一直想知
四
燕王有没有参与?
尽知
这件事瞒不过父皇,但父皇突然说
来,还是令他心惊胆颤,他慌忙跪下
:“儿臣有罪,擅自将他编
锦衣卫,请父皇责罚。”
在父皇目光炯炯的注视下,朱标知自己须要
一个明确的表态,他毫不犹豫地说
:“儿臣愿秉承父志!”
着儿。
朱标将父皇送东
,他站在台阶上躬
:“恳请父皇保重龙
,早一
休息。”
“儿臣恭送父皇回。”
现在他已经确认这个锦衣卫百就是长
派去追信,而此人最后是
现在燕地,也就是说燕王也可能参与了这封信的争夺,这是他不愿看到的事情,当然,只是可能,锦衣卫并没有查
有燕王参与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