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什么,这竟使方丈弘明有些张。对此,只有诗人注意到了。
"原来如此。我们还以为他走
直到夜,当星星布满天空时,孤独的诗人才掏
一个亮晶晶的锥
,朝着白天
现过云朵的方位。
看见方丈现在面前,僧众又惊又喜,一齐围了上来。
书生害了急病,不能继续前行,就又耽搁了下来。
"的确是他。”诗人嗫嚅地回答。
这是一台连通那个神秘世界的通话。
弘明认识这位诗人已有十年。那是在诗人辞官回乡的时候。在弘明的记忆中,诗人从没以这吻说过话。
时间的逝,许多人都不曾
觉。这便是一切古代社会的特征。
这是诗人前几年的一首禅诗。弘明颇为称
,把它抄录了下来,并亲自用
笔书写,制成条幅。
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可怜的学,一病就是半年,误了考期不说,后来竟终于死在了寺里。
"你能肯定这回没有错?”
村很偏僻,很少有外乡人来。弘明在这里弘扬教义,普渡众生,果然
得人心。
"哪里啊。不过要辨你的真相也是真不容易。你在这里耽搁的时日也够久了。还是请法师到樊笼之外去吧。”
和尚在村中住了下来。他来之后,年年风调雨顺。
第三十年上,诗人回来了。诗人是本村人,考中士后一直在外地
官,最近忽然
到官场生活的无趣,遂辞官回到了故里。
四十年只是一瞬。
诗人沉思了一会,说:
"你要让我怎么超度你呢?”
"既然如此,反正也是景由心照,去岂不是一样么?”
"知了。”
中躺着一
奇怪的骨胳。它有六臂六
,
骨如一粒蒌缩的
桃仁,整个
看起来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螳螂。
在过去的十年中,有些心里话,只有跟诗人,弘明才一一诉说。诗人只是默默地倾听,从不发表评论。
这个生活着时的表象和死后的实际,已彻底分离了。这难
是宇宙中天天发生的事情么?
弘明再度把它欣赏了一遍,然后走禅房。
他低声:“相会再别离,别离再相会。秋风
旷野,一期只一会。”
那是一个灼无比的世界。中间有沸腾的
质
。元素正发生着质朴的链式反应。但它对这个村落的影响,可以说还远在天边。
"你在说些什么呀。”弘明眉心飞快地一缩。
终于有一天,大家把村中原有的一座山神庙,改建为寺院,供养起了僧人。
然后,他转去看越来越
郁的红
云朵。它缺乏距离
。
弘明:“很好。”
弘明稍稍松了一气。但他很忧虑他此时到寺里来,并且擅自闯
了禅房。
直面之下,仍是不敢相信。
"我记得你告诉过我这个。你还说过八年前一位外地来的读书人不慎误禅房,结果须发尽脱,暴病而亡。这些,我何曾敢忘记。”
"的确是么?”
"这倒是没有。”
"因此你现在已经于跟那个读书人同样的
境。”弘明惋惜和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是伴着那奇怪的声音现的。弘明开始回忆,诗人的作品,是不是有不少押“歌”韵?这一
,他以前从没注意到,而今,却也一下想不起来了。
"还是努力想办法把它扶起来吧。香客就要来了,咱们寺虽然小,也多少得像个样一些,别让客人看着笑话。”他嘱咐
。
"明日法事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么?”弘明问。
又过了两年,来了一个晋京赴考的读书人,就像诗人当年携远行。他因为赶路晚了,便在圆觉寺投宿住下。
"那也好。寺里的事,就由大和尚主吧。”
"他们没有告诉你我在闭关?”
"是的。我亲看见了尸首。”
"我想不至于。那个人的死,是因为法师没有施手相救。其实以法师的修行和功底,没有解脱不了的因缘。我实在没想到大和尚的慈悲之心,在关键时刻竟然发生了动摇。这是什么原因呢?”诗人轻描淡写地一笑,有一妩媚。
"这回是施主执著了。世上本无所谓樊笼不樊笼的。”
"哦,对了,刚才空谷施主的小僮到寺里来了。他说主人今晨骑摔在河汊里,折断了一条胳膊,因此明日的法事,他是不能来助兴了。”
目送诗人走禅房,弘明心想,看来,时间之河也只是一
虚设的天险啊。他心底不禁涌上一阵玄痰,咳
起来。
隐田园的诗人,也是一位虔诚的居士,禅诗得不错,常来寺中与方丈谈经论佛。
他描述的极乐世界,引了不少村民。慢慢地,信佛的人多了。
"让你费心了啊。”弘明脸并没有丝毫改变。但诗人还是察觉到和尚的
有极轻微的一颤。
"有人来找过我么?”
这,是不能要了。
村里人都不知小和尚来自何方。但他除了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外,还有一
通神的本领。他能治好不少疑难病症,并能准确预测
年景丰歉。
职事和尚说:“都准备好了。佛像都重新上了釉彩,各殿堂都行了彻底的洒扫,香客住宿的僧房也腾了
来,香积厨还准备了上好的斋席。”
"空谷居士,也没来么?”
新建的庙宇引起了诗人的兴趣。若说这世上还有知音的话,便只有弘明和诗人这一对了。
"我什么也没说呀。”诗人又动人地一笑。
现在,诗人就来到墓边。他把它掘开。
"可是,现在还不能走呢。我还要主持这场法事。香客就要到了。这都是前世未了的因缘。”
他便说:
诗人便久久地凝视着。他从尸骨上面看到了自己。
他的墓便筑在村旁的驿边。
现在,它还挂在禅房的墙上。
他又问:
"不会有错。八年前,他杀死过我们一名特工,也就是我的主人。这都调查清了。”
空谷居士是诗人的号。
"说是说了。但他们说你一坐七天没有动静,实在是不放心哪。何况,寺里的气氛好像有些古怪。”
然后,他劝诫大家,除了田吃饭,孝父忠君外,还应该关心生死这样的大问题。
"法师还是先超度自己吧。我看你好像还没有参透生死。是泥菩萨过河啊。这是这些年我观察你的心得。”
弘明在寺里走了一遭,细细打量相伴了四十年的事。他弹掉几尊佛像衣褶里的一些灰尘。他看到了摔成两截躺倒在地的如来像。
晶中传来了另一时空中模糊不清的声音:“的确是他么?”
他说这话时心得厉害。他已有很久没有以这
方式
谈了。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但你应该明白,这间禅房是不让人随便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