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动静(2/7)

医生说“你们成天看报,不是都知沪杭路上有一个兴登堡防线吗?他就是在那防线打仗的一个军官。他是个团长,有一千五百人归他指挥。一共三师人在那方面,他守的是铁线正面。大家各自躲在钢骨泥作成的国防工事里,挖好了机关枪儿,冷冷静静的打。敌人六十架飞机从早到晚来轰炸,一直炸了八天。试想想,炸了八天!大炮整天的轰,附近土地翻起了泥土同耕过一样。一个旅的工事,一天中就有八百枚炮弹落到附近三百公尺里土地上!想想看,这仗怎么打!八天中白天守在工事里,晚上击夜袭,饭也不好好的吃过一顿。到后来,一千五百名士兵和所有下级军官伤亡快尽了,只剩下一百二十个人,掩护友军撤退后,才突围冲

院中近屋檐前,有一排髹绿的架,架上陶盆中山茶盛开,如一球球火焰。院当中有三个砖砌的方形坛,坛中有一丛天竹和两树红梅。房是两所黄土新式楼房,并排作一字形,楼下有一宽阔的过相接,楼上有一同样宽阔的走廊。廊上可俯瞰全城屋瓦,远望绕城长河,和河中船只上下。屋前附近是三个桔园,绿树成行,并有葱韭菜蔬。

那一个于是又向同伴说“这人对国家有什么用?手无缚之力,是个废!完全是个废!”那年青男虽听得分明,还以为是在说他那匹,就笑着说:“不是废,你不要以为它样不好看,它一天能走二百里路!”

那学生不乐意这谈话,轻轻的骂了一声“废”就走去了。

屋前石坎下有条小路,向西转市区,向东不远就可到达一个当地教会中学和毗邻学校的医院。过路学生多向上仰视,见这房的布置,和屋主人生活从容光景,年轻人常不免心怀小小不平,以为“这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房,住下一个官僚”除此以外,别无所知。自从战事一起始,这些可的年轻人,已成为整个县城活动的源泉,开会游行,举凡一切救亡运动,无不需要他们参加。这些年轻人也自以为生存在大时代里,生活改变,已成为战争一分。都觉得憎情绪日益烈,与旧习惯不能妥协。都读了许多小册,以为从小册取得了一切有关战争应有的宝贵知识。自己业已觉悟,所以要领导群众,教育群众,重造历史。

野火日夜不熄,业已燃烧了多日,只因距离太远,荒山太多,白日里注意到它时,不过一白烟罢了。

年青学生气愤愤的说:“走两百里路,逃到我们这里来,把什么东西都吃贵了!”

这人家房位置在城中一个略微凸的山角上,狭长如一条带。屋前随地势划一个狭长三角形的院落,用矮矮黄土墙围定。墙隅屋角都有枝叶细弱的紫竹,和杂果杂

房屋既毗邻教会产业,与医院相去不远,医院中一个外科医生,两月前即成了这个人家来往最勤的客人。到后来,当地另外一些年青人因为筹备演戏劳伤兵,向医生借看护白衣,问及借军衣手枪,无意中由这个外科医生中,透了一些消息,才知原来这房里边正住下了一个年青人所倾心崇拜的受伤军官。因十月里在东战场受了重伤,失血过多,方回到这个后方来休养治疗。

医生也是一个年青人,诚而喜事,不免在叙述中,给那军官在年青学生中,造成一个异常动人的画像。

有一天,两个初中学生代表到当地党去开会,回学校时,正见到屋主人在门前看人调。主人是个年纪轻轻的男材虽十分壮,脸却白白的,显得血不足,两只手搁在短短的大衣袋中,完全如一大少爷。正嘱咐那养人,每天应给两个吃。年轻学生走过时,其中之一就说“看呀,一个荒无耻的代表。”另一个笑笑,不曾作声。



桔树尽教堂背后,有几株老皂角树,日常有孤独老鹰和屎八哥群鸟栖息,各不相犯,向,呼鸣吵。廊上由早到晚,还可接受冬日的太光。

就在这个小山城数千人家里,还有一个人家,俨然与外而各事隔绝。地僻人稀,屋主人在极端清静中享受这山城中一切。

年青男毫不在意的转去告夫梳理尾的方法。却料不到这学生正是骂他,他还心想“两个小朋友年纪青,血气盛,可得很。”

屋主人住在这个小楼上,躺在走廊摇椅里,向,休养心,已有了两个月。或对整个晒在冬下的城中瓦屋默想,或只是静听清晨雾中的老鹰和画眉鸟鸣叫。从外表看来,竟俨然是个生命之火业已衰竭的隐士,无事可作,或不再作任何事,到这里来避寒纳福。

“你说它吃吗?它有功国家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