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小约翰》〔1〕(4/6)

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前后,政治环境复杂。这年九月三日鲁迅致李小峰的信中曾说起他到广州后的情形:“访问的,研究的,谈文学的,侦探思想的,要做序,题签的,请演说的,闹得个不亦乐乎。”(见《而已集·通信》)扮演的函件,指中山大学校方发出的对鲁迅辞职的所谓慰留信。京式的流言,指类似鲁迅在北京时段祺瑞反动政府的帮闲文人现代评论派对鲁迅的造谣、诬蔑。

〔17〕波勒兑蒙德(P.deMont,1857—1931)通译波尔·德·蒙特,比利时诗人、评论家。著有《洛勒莱》、《飞蝶》、《夏天的火焰》等诗集。他曾在《拂来特力克·望·蔼覃》一文中说:《小约翰》“全体的表现”“近乎儿童的简单的语言”

〔18〕《新独和辞书》即《新德日辞书》。日文称德语为独语;

和,日本之异称。

〔19〕《辞林》日语辞典,金沢庄三郎编,一九二七年日本东京三省堂书店发行。

〔20〕周建人字乔峰,鲁迅的三弟,生物学家。当时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编辑。

〔21〕陈源(1896—1970)字通伯,笔名西滢,江苏无锡人,现代评论派的主要成员。当时任北京大学教授。“挑剔风潮”是陈源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闲话》中攻击支持女师大学生运动的鲁迅等人的话。鲁迅在《华盖集·我的“籍”和“系”》中指出陈源误用“挑剔”一词:“我常常要‘挑剔’文字是确的,至于‘挑剔风潮’这一种连字面都不通的阴谋,我至今还不知道是怎样的做法。”

〔22〕刀笔这里意指“刀笔吏”古代称办理文书的官吏为刀笔吏,后也用以称一般舞文弄墨的讼师。陈源在《致志摩》的公开信(载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中骂鲁迅“是做了十几年官的刑名师爷”和“刀笔吏”

〔23〕“日凿一窍而混沌死”语出《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24〕江绍原安徽旌德人,曾任北京大学讲师,一九二七年与鲁迅同在中山大学任教,著有《发须爪》等书。

〔25〕韦氏大字典人名录美国词书编纂家韦白斯特(N.Web-ster,1758—1843)所编《英语大字典》卷末附录的人名词典。《韦氏大字典》最初于一八二八年完成,后来迭有增编。

〔26〕Robingoodfellow英语:好家伙罗宾。相传是专爱与人捣蛋的小妖。

〔27〕反对战争的宣言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于一九一九年三月起草的《精神独立宣言》,在同年六月二十九日巴黎的《人道报》上发表,各国作家参加签名者甚多。这宣言曾由张崧年译出,发表于《新青年》月刊第七卷第一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

动植物译名小记〔1〕

关于动植物的译名,我已经随文解释过几个了,意有未尽,再写一点。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