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思想middot;山shuimi(2/2)

《说幽默》译者附记〔1〕

〔3〕一异议鲁迅在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致徐炳昶的信(见《华盖集·通讯》)中指:“前三四年有一派思,毁了事情颇不少。学者多劝人踱研究室,…乃是他们所公设的巧计,是神的枷锁,…不料有许多人,却自囚在什么室什么里,岂不可惜。”在《华盖集·碎话》中也表示了反对“研究室”的主张。

〔1〕本篇连同《说幽默》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一期,后来同印单行本。

第一,要先看怎样的“世评”假如是一个腐败的社会,则从他所发生的当然只有腐败的舆论,如果引以为鉴,来改正自己,则其结果,即非同合汙,也必变成圆。据我的意见,公正的世评使人谦逊,而不公正或言式的世评,则使人傲慢或冷嘲,否则,他一定要愤死或被死的。

〔2〕学者们指胡适等人。胡适在一九二二年创办《努力周报》,在它的副刊《读书杂志》上,劝人“踱研究室”、“整理国故”

将hu摸r这字,音译为“幽默”是语堂〔2〕开首的。因为那两字似乎有意义,容易被误解为“静默”“幽静”等,所以我不大赞成,一向没有沿用。但想了几回,终于也想不别的什么适当的字来,便还是用现成的完事。一九二六,一二,七。译者识于厦门。

作者要书斋生活者和社会接近,意在使知“世评”改正自己一意孤行的偏宕的思想。但我以为这意思是不完全的。

〔2〕语堂即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早年留学国、德国,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三十年代在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等杂志,提倡所谓灵幽默文学。著有杂文集《剪拂集》等。

〔4〕“革命文学”声中指一九二八年间创造社等文学团提倡的革命文学。

〔3〕亚诺德(M.Arnold,1822—1888)英国文艺批评家、诗人。著有《文学批评论文集》等。威尔逊(W.Wilson,1856—1924),国第二十八任总统,民主党人。穆来(J.Morley,1838—1923),英国历史学家、政论家,曾任自由党内阁大臣。

〔2〕本篇最初以《关于思想山川人》为题,连同《思想·山·人》序言的译文,同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语丝》周刊第四卷第二十二期,后收《思想·山·人》单行本。

一九二七年六月一日,译者附记。

〔5〕《革命的妇女》上,元法先生的论文待查。

见祐辅(1885—1972),日本评论家,曾留学国。主要著作除《思想·山·人》外,有《南洋游记》、《欧名士印象记》、《拜仑传》等。

数年以前,中国的学者们〔2〕曾有一运动,是教青年们躲书斋去。我当时略有一异议〔3〕,意思也不过怕青年了书斋之后,和实社会实生活离开,变成一个呆,——胡涂的呆,不是勇敢的呆。不料至今还负着一个“思想过激”的罪名,而对于实社会实生活略有言动的青年,则竟至多遭意外的灾祸。译此篇讫,遥想日本言论之自由,真“不禁慨系之矣”!

“五卅”运动后,他又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九期(一九二五年九月五日)发表《国运动与求学》一文,主张救国必先求学,企图使学生脱离国运动。

〔1〕本篇连同《书斋生活与其危险》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二卷第十二期,未印单行本。

《书斋生活与其危险》译者附记〔1〕

〔6〕《北米印象记》即《北印象记》,日本厨川白村写于一九一七年的游杂记。有沈端先中译本,一九二九年上海金屋书店版。

这是《思想·山·人》中的一篇,不写何时所作,大约是有所为而发的。作者是法学家,又喜谈政治,所以意见如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