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文艺与批评》〔1〕(2/3)

〔1〕《文艺与批评》鲁迅编译的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评论集,共收论文六篇。其中《托尔斯泰之死与少年欧罗》曾发表于《》月刊,《托尔斯泰与克思》和《苏维埃国家与艺术》曾发表于《奔》月刊,其它三篇未在报刊上发表过。此书于一九

末一篇是一九二八年七月,在《新世界》〔20〕杂志上发表的很新的文章,同年九月,日本藏原惟人〔21〕译载在《战旗》〔22〕里,今即据以重译。原译者语中有云:“这是作者显示了克斯主义文艺批评的基准的重要的论文。我们将苏联和日本的社会底发展阶段之不同,放在念上之后,能够从这里学得非常之多的事。我希望关心于文艺运动的同人,从这论文中摄取得向正当的解决的许多的启发。”这是也可以移赠中国的读者们的。还有,我们也曾有过以克斯主义文艺批评自命的批评家了,但在所写的判决书中,同时也一并告发了自己。这一篇提要,即可以据以批评近来中国之所谓同的“批评”必须更有真切的批评,这才有真的新文艺和新批评的产生的希望。

这于无产者的克斯主义底国家统制上,非常不便。所以在劳农俄国人民教化的位〔15〕的卢那卡尔斯基,为拂拭在俄国的多数主义的思想底障碍石的托尔斯泰主义起见,作这一场演说,正是当然的事。

六篇中,有两篇半〔23〕曾在期刊上发表,其余都是新译的。

第四和第五两篇,都从茂森唯士的《新艺术论》译,原文收在一九二四年墨斯科版的《艺术与革命》〔17〕中。两篇系合三回的演说而成,仅见后者的上半注云“一九一九年末作”其余未详年代,但看其语气,当也在十月革命后不久,艰难困苦之时。其中于艺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之必得完全自由,在阶级社会里之不能不暂有禁约,尤其是于俄国那时艺术的衰微的情形,指导者的保存,启发,鼓的劳作,说得十分简明切要。那思虑之远,甚至于还因为经济,而顾及保全农民所特有的作风。这对于今年忽然唱自由主义的“正人君”〔18〕,和去年一时大叫“打发他们去”的“革命文学家”〔19〕,实在是一帖喝得会汗的苦的良药。但他对于俄国文艺的主张,又因为时地究有不同,所以中国的托名要存古而实以自保的保守者,是又不能引为实的。

一九二九年八月十六日之夜,鲁迅于上海的风雨,啼哭,歌笑声中记。

至于我的译文,则因为匆忙和疏忽,加以力不济,谬误和遗漏之也颇多。这首先要谢雪峰〔25〕君,他于校勘时,先就给我改正了不少的脱误。

“然而卢那卡尔斯基并不以托尔斯泰主义为完全的正面之敌。这是因为托尔斯泰主义在否定资本主义,唱同胞主义,主张人类平等之,可以成为或一程度的同路人的缘故。那么,在也可以看作这演说的戏曲化的《被解放了的堂吉诃德》〔16〕里,作者虽在揶揄人主义者,托尔斯泰主义的化吉诃德老爷,却决不怀着恶意的。作者以可怜的人主义的侠客堂·吉诃德为革命的障,然而并不想杀了他来祭革命的军旗。我们在这里,能够看见卢那卡尔斯基的很多的人和宽大。”

义,称为克斯主义,后者的非有产者底神主义,称为托尔斯泰主义。

“在俄国的托尔斯泰主义,当无产者独裁的今日,在农民和智识阶级之间,也还有固的思想底底的。…

我以为最要的尤其是末一篇〔24〕,凡要略知新的批评者,都非细看不可。可惜译成一看,还是很艰涩,这在我的力量上,真是无可如何。原译文上也颇有错字,能知的都已改正,此外则只能承袭,因为一人之力,察不来。但仍希望读者倘有发见时,加以指摘,给我将来还有改正的机会。

本书的内容和,就如上文所言。虽然不过是一些杂摘的果枝柯,但或许也能够由此推见若果枝柯之所由发生的柢。但我又想,要豁然贯通,是仍须致力于社会科学这大源泉的,因为千万言的论文,总不外乎通学说,而且明白了全世界历来的艺术史之后,应环境之情势,回环曲折地演了来的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