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天的工作》〔1〕(6/7)

往被人叫醒,从桌子底下拉出来。”周译本作“他常常惊醒来了,或者更正确地说,从桌上抬起头来了。”想起情理来,都应该是后一译不错的,但为了免得杂乱起见,我都不据以改正。

从描写内战时代的《父亲》,一跳就到了建设时代的《枯煤,人们和耐火砖》,这之间的间隔实在太大了,但目下也没有别的好法子。因为一者,我所收集的材料中,足以补这空虚的作品很有限;二者,是虽然还有几篇,却又是不能绍介,或不宜绍介的。幸而中国已经有了几种长篇或中篇的大作,可以稍稍弥缝这缺陷了。

一九三二年九月十九日,编者。

〔1〕本篇最初印入《一天的工作》单行本,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2〕《海外文学新选》一种介绍外国文学的丛书,日本东京新潮社出版。

〔3〕穆木天(1900—1971)吉林伊通人,诗人、翻译家。曾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译的《维里尼亚》,一九三一年六月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书上未署作者名。

〔4〕M君当指增田涉(1903—1977)。“增田”的拉丁字母拼音是Masuda,他是岛根县八束郡惠昙村人,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家。

一九三一年在上海时曾常去鲁迅家商谈《中国小说史略》翻译的事。著有《鲁迅的印象》、《中国文学史研究》等。

〔5〕略悉珂(H.H.CBO]T,1884—1953)通译里亚希柯,苏联作家“锻冶场”的领导人之一。著有《熔铁炉》(即文中所说的《熔炉》)等小说。

〔6〕聂维洛夫(A.C.DIJIHTJ,1886—1923)苏联作家,曾参加“锻冶场”社。《丰饶的城塔什干》(一译《塔什干——粮食之城》)是他的主要作品,中译本题为《丰饶的城》,一九三○年四月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7〕内战时候指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年间苏联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进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暴乱,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的这一时期。

〔8〕爱因斯坦因德国的翻译工作者,曾将苏联班台莱耶夫的童话《表》译成德文。《人生的面目》,一九二五年维也纳文学与政治出版社出版。

〔9〕玛拉式庚(C.c.LNUNO]PF)一译马拉什金,苏联作家。

开始时写诗,一九二六年发表小说《月亮从右边出来》(一名异乎寻常的恋爱》,日译名《右侧之月》,一九二八年东京世界社出版)。该书曾引起激烈的争论。此外还写有小说《少女们》、《一个生活的纪事》等。

〔10〕《使徒行传》《新约全书》的第五卷,计二十八章。

〔11〕果戈理参看本卷第412页注〔1〕。普式庚(A.C.Q

O]PF,1799—1837),通译普希金,俄国诗人。作品多抨击农奴制度,谴责贵族上流社会,歌颂自由与进步。著有长诗《欧根·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等。莱尔孟多夫(M.G.UIHmTFYTJ,1814—1841),通译莱蒙托夫,俄国诗人。作品充满对自由的渴望及对沙皇政府黑暗统治的反抗精神。著有长诗《童僧》、《恶魔》和小说《当代英雄》等。

〔12〕乔具亚即格鲁吉亚。

〔13〕李完用(1868—1926)朝鲜李氏王朝末期的亲日派首领。

〔14〕吉百林即吉卜林,参看本卷第350页注〔31〕。

〔15〕《亚佐夫海边报》亚佐夫海,即亚速海。

〔16〕“文明戏”中国早期话剧(新剧)的别称。

〔17〕《旷野里的城市》一译《荒漠中的城》,长篇小说,绥拉菲摩维支作于一九○九年。

〔18〕范易嘉瞿秋白的笔名之一。

〔19〕孚尔玛诺夫(.A.[

HmNFTJ,1891—1926)通译富曼诺夫,苏联作家。内战期间曾任师政治委员。著有《红色陆战队》、《恰巴耶夫》(旧译作《夏伯阳》)、《叛乱》等。

〔20〕司各德(W.Scott,1771—1832)英国作家。他广泛采用历史题材进行创作,对欧洲历史小说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作品有《艾凡赫》、《十字军英雄记》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