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15)的
冠似的彩
的变换,在“以俟开审”之暇,随便看看,实在是有趣的。你知
没有?一群正人君
,连拜服“孤桐先生”的陈源教授即西滢,都舍弃了公理正义的栈房的东吉祥胡同,到青天白日旗下来“服务”了。《民报》的广告在我的名字上用了“权威”两个字,当时陈源教授多么挖苦呀(16)。这回我看见《闲话》(17)
版的广告,
:
六,一个学者(10),已经说是我的文字损害了他,要将我送官了,先给我一个命令:“暂勿离粤,以俟开审!”
这样,我想,已经够了,大足以平平正人君
之
的心了。但还要声明一句,这是一
分的人们对我的情形。此外,肯忘掉我,或者至今还和我来往,或要我写字或讲演的人,偶然也仍旧有的。
我所遇见的那些事,全是社会上的常情,我倒并不觉得怎样。我所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至今还找不到学校
,还在颠沛
离。我还要补足一句,是:他们都不是共产党,也不是亲共派。其吃苦的原因,就在和我认得。
“你知苦了罢?你改悔不改悔?”大约也不但正人君
,凡对我有些好意的人,也要问的。我的仁兄,你也许即是其一。
阿呀,仁兄,你看这怎么得了呀!逃掉了五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11)了。
(8)评论是“特长即在他的尖锐的笔调,此外别无可称。”然而他希望我们和《现代评论》合作。为什么呢?他说:“因为我们细考两派文章思想,初无什么大别。”(此刻我才知,这篇文章是转录上海的《学灯》(9)的。原来如此,无怪其然。写完之后,追注。)
“想认识这位文艺批评界的权威的,——尤其不可不读《闲话》!”这真使我觉得飘飘然,原来你不必“请君瓮”自己也会爬
来!
“孔曰:‘非其罪也。’以其
妻之。”怕未必有这样侥幸的事罢,唉唉,呜呼!但那是其实没有什么的,以上云云,真是“小病
”
所以有一个,曾得到他的同乡的忠告:“你以后不要再说你是鲁迅的学生了罢。”在某大学里,听说尤其严厉,看看《语丝》,就要被称为“语丝派”;和我认识,就要被叫为“鲁迅派”的。
我之所以要声明,不过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以为我是坐在台上指挥“思想革命”而已。尤其是有几位青年,纳罕我为什么近来不开
。你看,再开
,岂不要永“勿离粤,以俟开审”了么?语有之曰:是非只为多开
,烦恼皆因
。
五,一报上,已给我另定了一
衔,曰:杂
家。
但那广告上又举一个曾经被称为“学
”的鲁迅来,而这回偏尊之曰“先生”居然和这“文艺批评界的权威”并列,却确乎给了我一
《语丝》我仍旧看,还是他能够破破我的岑寂。但据我看来,其中有些关于南边的议论,未免有一
隔
。譬如,有一回,似乎颇以“正人君
”之南下为奇,殊不知《现代》在这里,一向是销行很广的。相距太远,也难怪。我在厦门,还只知
一个共产党的总名,到此以后,才知
其中有CP和CY(12)之分。一直到近来,才知
非共产党而称为什么Y什么Y(13)的,还不止一
。我又仿佛
到有一个团
,是自以为正统,而喜
监督思想的。(14)我似乎也就在被监督之列,有时遇见盘问式的访问者,我往往疑心就是他们。但是否的确如此,也到底摸不清,即使真的,我也说不
名目,因为那些名目,多是我所没有听到过的。
两报上的同一记事而知
的。
此之谓也。
以上算是牢。但我觉得正人君
这回是可以审问我了:
我可以即刻答复:“一不苦,一
不悔。而且倒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