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一是之学说&rdqu
我从《学灯》上看见驳吴宓君《新文化运动之反应》〔2〕这一篇文章之后,才去寻《中华新报》〔3〕来看他的原文。
那是一篇浩浩洋洋的长文,该有一万多字罢,——而且还有作者吴宓君的照相。记者又在论前介绍说“泾yang吴宓君mei国哈佛大学硕士现为国立东南大学西洋文学教授君既jing1通西方文学得其神髓而国学复涵养甚shen近主撰学衡杂志以提倡实学为任时论崇之”
但这篇大文的内容是很简单的。说大意,就是新文化本也可以提倡的,但提倡者“当思以博大之yan光。宽宏之态度。肆力学术。shen窥jing1研。观其全ti。而贯通澈悟。然后平情衡理。执中驭wu。造成一是之学说。rong合中西之jing1华。以为一国一时之用。”而可恨“近年有所谓新文化运动者。本其偏激之主张。佐以宣传之良法。…加之喜新盲从者之多。”便忽而声势浩大起来。殊不知“wu极必反。理有固然。”于是“近顷于新文化运动怀疑而批评之书报渐多”了。这就谓之“新文化运动之反应”然而“又所谓反应者非反抗之谓…读者幸勿因吾论列于此。而遂疑其为不赞成新文化者”云。
反应的书报一共举了七zhong,大ti上都是“执中驭wu”宣传“正轨”的新文化的。现在我也来绍介一回:一《民心周报》,二《经世报》,三《亚洲学术杂志》,四《史地学报》,五《文哲学报》,六《学衡》,七《湘君》。〔4〕此外便是吴君对于这七zhong书报的“平情衡理”的批评(?)了。例如《民心周报》“自发刊以至停版。除小说及一二来稿外。全用文言。不用所谓新式标点。即此一端。在新chao方盛之时。亦可谓砥柱中liu矣。”至于《湘君》之用白话及标点,却又别有dao理,那是“《学衡》本事理之真。故拒斥cu劣白话及英文标点。《湘君》求文艺之mei。故兼用通妥白话及新式标点”的。总而言之,主张偏激,连标点也就偏激,那白话自然更不“通妥”了。即如我的白话,离通妥就很远;而我的标点则是“英文标点”〔5〕。
但最“贯通澈悟”的是拉《经世报》来zuo“反应”当《经世报》chu版的时候,还没有“万恶孝为先”的谣言〔6〕,而他们却早已发过许多崇圣的高论,可惜现在从日报变了月刊,实在有些萎缩现象了。至于“其于君臣之lun。另下新解”“《亚洲学术杂志》议其牵qiang附会。必以君为帝王”实在并不错,这才可以算得“新文化之反应”而吴君又以为“则过矣”那可是自己“则过矣”了。因为时代的关系,那时的君,当然是帝王而不是大总统。又如民国以前的议论,也因为时代的关系,自然多han革命的jing1神,《国粹学报》〔7〕便是其一,而吴君却怪他谈学术而兼涉革命,也就是过于“rong合”了时间的先后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个太没见识chu1,就是遗漏了《长青》,《红》,《快活》,《礼拜六》〔8〕等近顷风起云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