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渡河与引路(2/2)

(11)Nietzsche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唯意志论和超人哲学的鼓者。著有《札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善恶的彼岸》等。

(10)耶稣(JesusChrist,约前4—30)基督教的创始者,犹太族人。

(4)Esperanto世界语,一八八七年波兰柴门霍甫所创造的一国际辅助语。《新青年》自第二卷第三号(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一日)起,曾陆续发表讨论世界语的通信,当时孙国璋、区声白、钱玄同等主张全力提倡,陶孟和等决反对,胡适主张停止讨论。因此,钱玄同在第五卷第二号(一九一八年八月十五日)“通信”栏里说:“刘半农、唐俟、周启明、沈尹默诸先生,我平日听他们的言论,对于Esperanto,都不反对,吾亦愿其腾工夫来讨论Esperanto究竟是否可行”(5)“四目仓圣”指仓颉。相传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秋孔演图》:“苍颉四目,是谓并明。”(6)“柴明华先师”指柴门霍甫(L.Zamanhof,1859—1917),波兰人,一八八七年创造世界语,著有《第一读本》、《世界语初基》等。

(7)no英语;ne,世界语。都是“不”的意思。(8)“咈哉”意思是“不”《尚书·尧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

了,推他一下。我自然是赞成耶稣的话;但以为倘若不愿你扶,便不必扶,听他罢了。此后能够不翻,固然很好;倘若终于翻倒,然后再来切切实实的帮他抬。

老兄,扶比抬更为费力,更难见效。翻后再抬,比将翻便扶,于他们更为有益。

(3)《新青年》综合月刊“五四”时期倡导新文化运动、传播克思主义的重要刊。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主编。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一九一六年底编辑迁至北京,从一九一八年一月起李大钊等参加编辑工作,一九二二年七月休刊。共九卷,每卷六期。

唐俟。十一月四日。

(9)见鬼,求仙指上海《灵学丛志》宣扬的“鬼亦有形可象,有影可照”等谬论和提倡扶乩求神等迷信活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一九一八年五月)曾刊载陈大齐、陈独秀等的文章,予以驳斥。打脸,指传统戏曲演员勾画脸谱。《新青年》从第四卷第六期(一九一八年六月)起,连续刊载钱玄同、刘半农等与张厚载讨论旧戏脸谱等问题的通讯。

(2)玄同钱玄同(1887—1939),名夏,后改名玄同,浙江吴兴人,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是《新青年》编者之一。著有《文字学音篇》、《古韵二十八音读之假定》等。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通信”栏,署名唐俟。《渡河与引路》是《新青年》发表本篇和钱玄同的复信时编者所加的标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