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备考:自传(2/2)

(12)俄日战争指一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五年九月,沙皇俄国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为争夺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侵略权益而行的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15)一九一二年一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约赴教育任职,同年五月随临时政府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二科科长。不久,第一科移内务,第二科改为第一科,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鲁迅被委任为第一科科长。(16)指收本书的《斯达之魂》、《说鈤》和收《坟》中的《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罗诗力说》等。(17)本自传当作于一九三四年三、四月间。本文加注后重收《集外集拾遗补编》。

(13)小计画指和许寿裳、周作人等筹办《新生》杂志和译介被压迫民族文学等事。参看《呐喊·自序》、《〈域外小说集〉序》等。(14)指周作人和他的妻羽太信等。

(9)矿路学堂即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0)东京的豫备学校指东京弘文学院,创办于一九○二年,是日本人嘉纳治五郎为中国留学生开设的补习日语和基础课的学校。(11)日本的维新指发生于日本明治年间(1868—1912)的维新运动。在此以前,日本一分学者曾大量输和讲授西方医学,宣传西方科学技术,积极主张革新,对日本维新运动的兴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

供)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皁(皂),皁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4)青年批评家指成仿吾。他在《创造季刊》第二卷第二号(一九二四年二月)发表的《〈呐喊〉的评论》一文中说:“《阿Q正传》为浅薄的纪实的传记”“描写虽佳,而结构极坏”(5)《阿Q正传》发表后,曾现这样一些评论:如张定璜的《鲁迅先生》说:“《呐喊》的作家的看法带病态,所以他看的人生也带病态,其实实在的人生并不如此。”(见一九二五年一月三十日《现代评论》一卷八期)冯文炳的《呐喊》说:“鲁迅君的刺笑的笔锋,随在可以碰见,…至于阿Q,更要使人笑得不亦乐乎。”(见一九二四年四月十三日《晨报副刊》)周作人的《阿Q正传》说:“《阿Q正传》是一篇讽刺小说…因为他多是反语(irony),便是所谓冷的讽刺——‘冷嘲’。”(见一九二二年三月十九日《晨报副刊》)。(6)变故指鲁迅祖父周福清(介孚)因科场案狱一事。(7)师学堂即江南师学堂,清政府一八九○年设立的一所海军学校。初分驾驶、两科,不久增添鱼雷科。(8)机关科即科,现称机农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