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备考:推荐者的立场施蛰存(2/2)

〔3〕“逍遥游”原为《庄》书中的篇名,这里是借用。〔4〕《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颜本为南朝梁人,后投奔鲜卑族政权北齐。隋初,太召为学士。他生活的时代,正是经过五胡之,鲜卑族居统治地位的时期。

〔2〕《大晚报》参看本卷第24页注〔4〕。该报自一九三三年四月起,增《火炬》副刊,由崔万秋主编。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申报·自由谈》。

我明明记得,《颜氏家训》中的确有一个故事,说有人教弟学鲜卑语,学琵琶,但我还记得底下有一句:“亦不愿汝曹为之”可见颜之推并不劝弟读外国书。今天丰先生有“正误”了,他把这故事更正了之后,却说:“施蛰存先生却是合齐士与颜氏的两典型为一的。”

丰先生又把话题搭到《颜氏家训》,又搭到我自己正在读的两本书,并为一谈,说推荐《颜氏家训》是在教青年学鲜卑语,弹琵琶,以服事贵人,而且我还以作则,在读一本洋书;说颜之推是“儒士似的,却又归心于佛”因而我也看一本佛书;从丰先生的解释看起来,竟连我自己也失笑了,天下事真会这样巧!

因为被人“指摘”了,我也觉得《庄》与《文选》这两本书诚有不妥,于是在给《大晚报》编辑的信里,要求他许我改两新文学书,事实确是如此的。我并不说丰先生是恨我没有推荐这两新文学书而“反对《庄》与《文选》”的,而丰先生却说我存着这样的心思,这又岂是“有次”的话呢?

我以前对于丰先生,虽然文字上有太闹意气,但的确还是表示尊敬的,但看到《扑空》这一篇,他竟骂我为“洋场恶少”了,切齿之声俨若可闻,我虽“恶”却也不敢再恶到以相当的恶声相报了。我呢,一句现成诗:“十年一觉文坛梦,赢得洋场恶少名”原是无足重轻,但对于丰先生,我想该是会得后悔的。今天读到《〈扑空〉正误》,则又觉得丰先生所谓“无端的诬赖,自己的猜测,撒,装傻”又正好留着给自己“写照”了。(附注)《大晚报》上那两个标题并不是我自己加的,我并无“立场”也并不愿意因我之故而使《庄》与《文选》这两书争吵起来。

〔7〕《归心篇》是《颜氏家训》中的一篇。主旨在说明“内(佛)外(儒)两教,本为一”而对一些人加于佛教的批评和怀疑作解释,篇末并举有因果报应的例数条。参看本篇“备考”《突围》。

十月三十一行,十一月一日,《自由谈》。

右答丰之余先生。(二十七日)。

〔5〕义和拳即义和团,清末我国北方农民和手工业者武装反对帝国主义的自发的群众组织。一九○○年(庚)曾英勇抗击八国联车的侵略,后来在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联合镇压下遭到失败。〔6〕施蛰存在《大晚报》征求答案的表格“目下所读之书”栏内,填了一《文学批评之原理》(英国李却兹著)和一《佛本行经》。

这个,我倒不懂了,难我另外还介绍过一本该“齐士”的著作给青年人吗?如果丰先生这逻辑是据于“自己读外国书即劝人学鲜卑语”那我也没话可说了。丰先生似乎是个想为儒家争正统的人,不然何以对于颜之推受佛教影响如此之鄙薄呢?何以对于我自己看一本《释迦传》如此之不满呢?这里,有两可以题来:(一)《颜氏家训》一书之价值是否因《归心篇》而完全可以抹杀?况且颜氏虽然为佛教张目,但他倒并不鼓世,逃避现实,他也不过列举佛家与儒家有可以并行不悖之,而采佛家报应之说,以补儒家德教训之不足,这也可以说等于现在人引《圣经》或《可兰经》中的话一样。(二)我看一本《佛本行经》,其意义也等于看一本《谟罕默德传》或《基督传》,既无皈佛之心,更无劝人学佛之行,而丰先生的文章却说是我的“渡世法”妙哉言乎,我不免取案的一本某先生舍金上梓的《百喻经》而引为同志矣。

〔8〕丰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术家、散文家。〔9〕《孟》儒家经典,是记载战国中期儒家代表人孟轲的言行的书,由他的弟纂辑而成。

作何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