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窖中,断绝饮。他啮雪吞毡,得以不死。后又被送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无人
去牧羊,他仍
苦卓绝,始终不屈。直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因匈
与汉和好,才被遣回朝。〔7〕玄奘(602—664)唐代
僧,翻译家、旅行家。本姓陈,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隋末
家。他鉴于初期输
的佛典不够
确完全,佛教内
对教义阐发不一,立志亲赴佛教发源地天竺(古印度)求法,于贞观三年(629,一说贞观元年)自长安西行,取
甘肃、新疆,过沙漠,越葱岭,经阿富汗,历尽艰险到达印度,在中印度
揭陀国那烂陀寺从戒贤法师钻研梵典,又遍游印度半岛的东
和西
,后于贞观十九年返抵长安。他带回经卷六五七
,与其弟
们共译七十五
,计一三三五卷。此外,他又
述所历诸国风土,由僧人辩机编录而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8〕孔明(181—234)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蜀汉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句,是他在建兴六年(228)十一月上蜀后主刘禅奏章中的话。这篇奏章世称为《后
师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未载,见于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代习凿齿的《汉晋
秋》,据说
于三国时吴国张俨的《默记》。〔9〕王莽(前45—23)字
君,东平陵(今山东历城)人。西汉末年,他以外戚由大司
逐渐
到“摄皇帝”实际掌握了当时的政权。公元八年,他废孺
婴,自立为帝,国号新。即位后他模仿古法,改定一切制度,如收全国土地为国有,称为“王田”不得买卖;一家男
不满八人而有田一井(九百亩)以上的,将余田分给同族或乡里;
婢称为“私属”禁止买卖等等。但后来一切新政又都先后废止,王莽本人则在对农民起义军作战失败后被杀。
〔10〕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宰相,实行改革,推行均输、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保甲、保等新法。后来因受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和攻击而失败。〔11〕《蜀碧》清代彭遵泗著,四卷。内容系记述张献忠在四川时的事迹,特别夸张了他杀人的事。作者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的自序中说,该书系
据幼年所闻张献忠遗事及杂采他人记载而成。〔12〕肃王即豪格(1609—1648),清太宗长
,封和硕肃亲王。顺治三年(1646)率清兵
攻陕西、四川,镇压张献忠
起义军。〔13〕“
箫不用竹,一箭贯当
”这是《蜀碧》卷三所载关于张献忠之死的预言诗:“初,成都东门外,沿江十里,有锁江桥,桥畔有回澜塔,万历中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献忠)命毁之,就其地修筑将台,穿
取砖,至四丈余,得一古碑,上有篆文云:‘修塔余一龙,拆塔张献忠。岁逢甲乙丙,此地血
红。妖运终川北,毒气播川东。
箫不用竹,一箭贯当
。炎兴元年,诸葛孔明记。’至肃王督师攻献,于西充
杀之,乃知‘
箫不用竹’,盖‘肃’字也。”
张献忠之死,据《明史·张献忠传》载:“顺治三年,献忠尽焚成都
殿庐舍,夷其城,率众
川北;…会我大清兵至汉中,…至盐亭界,大雾,献忠晓行,猝遇我兵于凤凰坡,中矢坠
,蒲伏积薪下,于是我兵擒献忠
,斩之。”但清代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卷七十七则说张献忠是“以病死于蜀中”与清代官修的《明史》所记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