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是三教九会面之
,可以多容纳各
人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
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
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
官大人,没法
正面描写他们的促
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
,这些人
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
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人多,年代长,不易找到个中心故事。我采用了四个办法:(一)主要人
自壮到老,贯穿全剧。这样,故事虽然松散,而中心人
有些着落,就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了。此剧的写法是以人
带动故事,近似活报剧,又不是活报剧。此剧以人为主,而一般的活报剧往往以事为主。(二)次要
我一年到老不断地工作。除了生病,我不肯休息。我已经写了不少东西,可是还嫌写的太少。新社会里有多少新人新事可写啊!只要我肯去
生活,无论是工、是农、还是兵,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料。每一工厂,每一农村,每一
队单位,都像一座宝山,奇珍异宝俯拾即是。要写工农兵,是给作家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多么现实,多么丰富,多么
丽的新世界啊!要为工农兵写,是给作家一个新的光荣任务。现在,我几乎不敢再看自己在解放前所发表过的作品。那些作品的内容多半是个人的一些小
,不痛不
,可有可无。它们所反映的生活,乍看确是五
八门;细一看却无关宏旨。那时候,我不晓得应当写什么,所以抓住一粒砂
就幻想要看
一个世界;我不晓得为谁写,所以把自己的一
看成天大的事情。这样,我就没法不在文字技巧上绕圈
,想用文字技巧遮掩起内容的空虚与生活的贫乏。今天,我有了明确的创作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须去
生活;难
生活是使作家吃亏的事么?只有从生活中掏
真东西来,我才真能自由地创作。在解放前,我为该写什么时常发愁,即使没有那个最厉害的图书审查制度,我也发愁——没有东西可写啊!今天,我可以自由地去
验生活;生活丰富了,我才能够自由地写作。假若我闭上
不看现实的生活,而凭着幻想写
虚无缥缈的东西,那是浪费笔墨,不是自由——人民不看虚无缥缈的东西,人民愿意从作品中得到教育与娱乐,看到怎么过更
好幸福的日
的启示!
十年来,我写了一些作品,应当谢人民!是人民给了我值得写的人
与事实,给了我简练有力的语言。我要继续向他们学习,以期得到更好一些的创作成就。
二、鼓舞与启示
我也必须提到,无论我写大作品也好,小作品也好,我总受到领导上的无微不至的帮助。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我是经常住在“沙漠”里。这就是说:我工作不工作,没人过问;我活着还是死去,没人过问。国民党只过问一件事——审查图书原稿。不,他们还禁书和逮捕作家!今天,为写一
东西,我可以调阅多少文件,可以要求给我临时助手,可以得到参观与旅行的便利,可以要求首长们参加意见——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我的《
华秋实》话剧的时候,北京市三位市长都在万忙中应邀来看过两三次,跟我们商议如何使剧本更多一
艺术
与思想
。当我的《龙须沟》(并非怎么了不起的一本话剧)上演后,市长便依照市民的意见,给了我奖状。党与政府重视文艺,人民重视文艺,文艺工作者难
能够不
兴不努力么?我已有三十年的写作生活,可是只有在最近的新社会里我才得到一个作家应得的尊重。
①如《西望长安》。
在神上我得到尊重与鼓舞,在
质上我也得到照顾与报酬。写稿有稿费,
书有版税,我不但不像解放前那样愁吃愁喝,而且有余钱去珍藏几张大画师齐白石老先生的小画,或买一两件残破而
彩仍然鲜丽可
的康熙或乾隆时代的小瓶或小碗。在我的小屋里,我老有绘画与各
的磁
供我欣赏。在我的小院中,我有各
容易培植的
草。我有
病,不能作激烈的运动,浇
就正合适。我现在已不住在“沙漠”里了!
《茶馆》这戏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三、《茶馆》与文学规律
情。假若我的作品缺乏艺术
,不能成为杰作,那只是因为我向人民学习得还太不够,脱离了群众。哪里去找创作的源泉呢?难
只凭我个人的想象,就能找到新时代的人与人的关系,新颖的艺术形式,与活生生的语言么?我不敢那么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