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还是有距离的。好奇的时候,我对他们的无知完全没有同情心,甚至觉得很好,希望永远继续下去,因为对一个观光客来说,愈原始愈有‘看’的价值。但是,后来他们打成一片,他们怎么吃,我就怎么吃,他们怎么住,我就怎么住。”不会再把邻人送来的骆驼偷偷开车到老远扔掉了,对于风俗习惯,也不再是一
好奇的观察。“我成为他们中的一份
,个
里逐渐掺杂他们的个
。不能理喻的习俗成为自然的事,甚至改善他们的原始也是不必要的。”在她
里,他们是很幸福的一群人。许多沙漠朋友问:“你认为撒哈拉怎么样?”她反问:“你呢?”“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
丽的地方。”她重重的说着“最”代他们
一
气。“你有没有看过树?有没有看过
?你觉得怎么样?”她又问。撒哈拉朋友说:“在电影上看过。但是啊,你有没有看过沙漠的星空,我们的星,都像玻璃一样——”撒哈拉人对这片大漠有着无比的
,她住久了,也有同样
觉。“想到中国,我竟觉得那是一个前世,离我是那样远,远可不及。”撒哈拉的家,就此开放了。骆驼
菜,也发觉不是那么不可忍受的事了。结
朋友,认识环境,《悬壶济世》和《芳邻》就是这样写
来的。她告诉我,在沙漠里学到最大一门功课就是“淡泊”(反过来说也许是“懒散”)“他们
本就不知
什么是名,也无所谓利;他们就是沙漠里的一
产
,跟沙漠里的一块石
,一朵仙人掌上的小
一样,属于大自然。”他们从不抱怨冷,从不抱怨
,也许知
世局,但并不关心;如果每一个人都像撒哈拉人,这个世界不会
步,但至少和平。“更可贵的,他们是非常快乐的民族,可是并不刻意追求;这是最
的境界,也是最低的境界。”她说,沙漠里,
资的需求几近于零,但仍然有
神生活。他们不一定了解宗教的真正意义,对于回教的“律”却信守不渝。他们也没有看过繁华世界,有
喝,有骆驼
吃,就很满足了。“政治意义还是要被瓜分时才恍然觉悟的。他们只知
自己属于沙漠,甚至很有钱的沙漠人到德国留学,回到沙漠后,还跟我说:‘多么快乐,又可以用手抓饭吃了!’”说这些话时,态度是专注严肃的,但是,她的笑声、手势、连带弹烟灰的姿态,都十分俏
、坦然,人事风霜的历练,似乎使她反璞归真。她一直是理想主义者。“学校并没有给我什么样的教育,而且,我一直希望离家
走,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哲学系三年级,她首次听到一张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非常
动。西班牙的小白房
、
驴、一望无际的
园,那样
犷,那样朴质,是她向往中的
丽乐园。“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应该到那里看一次,然后把哲学里的苍白去掉。”终于成行了。不过,今天的她仍然认为去西班牙是一个浪漫的选择,而不是一个理
的选择。住在
德里大学宿舍里,既不认识什么人,语言也不通,唯一的依靠,就是家信。收不到信,就
泪,收到信,就关起房门不停的写回信。除了读书,她不知
如何建立自己,完全没有计划过日
。“
国前,我的个
很不开放,始终所想的就是一个人生的问题:为什么?为什么?那时候常想死,想自杀,但是到了西班牙,看见别人的生活方式,才知
这样也是健康的,并不肤浅。”听见音乐,他们就在大
广众下旋舞,毫无顾忌。她想,怎么会这样开放?恐怕自己永远也
不到。日
久了,习惯了,她
染了他们
情的天
,不知不觉
了自己的血
里。她庆幸有这样一个宽阔的起步,另方面,又
到前途茫茫。考虑良久,她选择了德国,继续前程。在萧
和乔治桑住过的一个岛上
了三个月导游,赚了
旅费,一张机票,她到了德国,
歌德学院,专攻语文。一天念十六小时的德文,九个月就取得德文教师资格,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成绩“但也是我留学生活最贫乏的一段。”她轻轻地笑,抿抿嘴
:“我一天到晚就在念书,对德国的人和事,完全讲不
来。我认识的德国,就是上学的那条路和几个博
馆、
术馆。”回想起来,真是很大的损失。她情愿没有拿到什么证书,情愿说不好德文,(她学的德文,有“正统”的柏林
音。)而了解他们的衣
住行。在德国,也打工。看见广告上征求一个漂亮的日本女孩
,她想,为什么要一个漂亮的日本女孩
?于是寄了十几张彩
照片,竟然很顺利的应征到这份工作。那是第一次为了赚两百
金生活费“抛
面”她在一家大百货公司里
蔻
化妆品公司的模特儿,卖十天香
。“第一天简直羞愧得不得了,一
不觉得是一
骄傲,恨不得把自己埋起来。”在德国,除了看到一些伟大的艺术品,她认为实在没什么可讲的。“对劳苦的大众来说,艺术品不重要,重要的是国民住宅。”西班牙两年,德国一年,她又转移目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