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反省篇(2/6)

“老五,来呀!好五哥,不吃也来坐坐呀!”

一杯清凉的茶从发肚里,顿时觉得脑也清了许多,黄建国瞅着县委大门外接着公路的一段坡路神。

“不咧不咧!”被招徕者不好意思地推托着。

县城老街这地方,是全县农副市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今天虽不逢集日,街两边仍然到摆着摊菜担,只是没有木料、牲畜等大号商品罢了。整个街给他的印象,使他想到五十年代中期城镇里的景象。这是繁荣?还是泛滥?他似乎很自然地在心里挂一个问号。自打农副市场开放以来,他没有光顾过,没有兴趣。那有什么好看的呢?搞这事情,用得着号召吗?多年来对小农经济的限制和斗争,是公社党委书记的神圣职责。现在要他去鼓农民上自由市场,甚至叫他去逛自由市场,甭说理论,情上也难得通畅!

付了茶费,他跨上自行车,觉得肚空了,于是调转车,到县城的老街上去,那儿有堂,还可以逛逛自由市场,散散心,何必匆匆忙忙呢?

“老黄,甭急!”麻天寿推开他拿着票的手说“你好意思给,我还不好意思收呢!”

黄建国觉得刺耳,放下了筷,这不是等于他公社书记的耳光吗?他后悔不该到这油糕锅前来,凭麻天寿这样的油嘴,会说什么好听话来呢!

他又下一杯茶,自己宽自己:让真龙天到河东来为民赐福吧!到河西就到河西,虽不能继续在躺椅上打发日,可也不会象在河东公社那样拚命了,我看透了…

“黄书记,吃油糕。来啊!”那蓝布帐篷下,一翻卷着狼的油锅后面,正有一张淌着油汗的瘦长条脸,对他嘻嘻笑着,手里姻熟地着一疙瘩面团儿,这是河东公社麻湾大队的麻天寿么,前几年总偷偷摸摸搞小买卖,属于自发势力的代表人,多次上过批判会。从前老远一看见黄建国过来,早从后巷躲跑了!现在,这样躲躲溜溜的人,居然在县城最显的地方声气昂地招呼黄建国吃油糕。是想卖他的钱吗?鬼!明明是故意烧臊人!

黄建国把钱扔到桌上,刚了帐篷,麻天寿招徕买主的声音又响起来:

县委大门西侧的民房的廊檐下,有一家茶棚,他索坐在矮凳上,缓解一下情绪。卖茶的老太婆殷勤地招呼着,双手递上一杯凉茶来。

刚近街心十字,一油香钻鼻孔,耳朵里也飘一声甜腻腻、脆崩崩的声音:

七年前,为了加学大寨第一线的领导力量,他和县机关的十几名来,充实工作落后的几个公社。当他,走县委大门的时候,心里聚着多大一劲啊!那时候行一句“豁掉几斤”的号,他是充分了这思想准备,心甘情愿用自己的几斤去换取河东公社的新面貌的。

老太太是在给他说着宽心话,黄建国没有吭声,心里好象有不服气。

在河东公社里,他睡过安稳觉吗?坡陡沟的塬坡,沙石嶙峋的河滩,跑烂了他多少双鞋?泥泞狭窄的沟小路,夜晚摔了多少回跤?那一年下雪,一下,摔得人事不省…我是为了坑害农民吗?

“走了好。那个穷地方,谁去也治不好。”

推上自行车,了圆门,来到县委正院,沿着院中池的竹篱笆走向大门的时候,黄建国的心里,别别扭扭,说不是一什么味,灰涩涩酸溜溜,上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来。

现在,自己倒落个什么下场呢?心酸,实在令人心酸…

“罢咧!不错!”麻天寿反而故意渲染说“平时一天卖三五十块钱,逢集人多时,最多卖过一百二。”

“啊

上要调走了。”

刚走帐篷,麻天寿倒是随和得很,早已把一盘油糕和一双筷摆在桌上,殷勤地劝说围坐在矮四周的客挤一挤,给黄建国让一个位置来。

“今年还不成,要富得看明年。”麻天寿大约听黄建国的话味,反而认真算起帐来“去年能赚一千来块钱,全还了帐!大货结婚借亲戚家七八百,孩都上学了,咱给人家还不了,亲戚都生分咧!今年前半年能赚六七百元,给二货订婚光了。赶明年,我就可以搭挂盖房了!要是凭队里三票儿的劳动日,甭说盖房,孩长大了,也还不清他爷给他爸娶他妈借的钱呢!”

“生意红火吧?”黄建国挑逗地问。

“现在的政策,变化快!得想开些,那就好了。”

“你这下可以先富起来啰!”

卖茶的老太太又递上一杯茶来。黄建国在县委组织工作那阵儿,老人就在这儿卖茶,老相识了。

一下,又疑虑地盯了黄建国一。黄建国立即打消了辩解的企图,站起来,告辞了。

黄建国这样想着,偏把车推到油糕桌旁边,撑起来,吃你两个油糕,又怎么样呢!

“老黄还在河东公社吗?”

“那好,你先回吧!”严副书记送他到门“县委准备搞个学习会,就当前的农村问题,再行一次讨论,咱们有机会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