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梦》的新发现7找到了《蒙府(3/5)

》各个章回不仅了解深刻,而且对创作思想、手法和细节都非常熟悉,花去了不少的时间才写出大部分回目的回前回末批语,因此作者必是《红楼梦》的作者之一,绝对不可能是“立松轩”的主人。因为在第41回前面,他写出下列批语,都不愿意埋没自己,而落款“立松轩”;试问:其余79个回目的回前回末批语,如果是他所写,岂能舍得不留名吗?按照对“下列批语”都要落款“立松轩”的习性,即使不在《蒙府本》和《戚序本》的封面上写明:“立松轩评批”;他也会写出序言,声明由他新写出各个章回的回前批语和回末总评。可实际情况是:在这两部著作前面,不但没有“立松轩”的封面落款或者序言;而且在《戚序本》有落款“戚蓼生”的序言中,依然只字不提各回目的回前回末批语是“立松轩”所写。难道不是充分证实了目前的观点完全歪曲了事实的真相吗?

【第41回回前】:任乎牛马从来乐,随分清高方可安。自古世情难意拟

淡妆浓抹有千般。立松轩

二、《蒙府本》和《戚序本》的总评都是曹頫所写

拙文[3、4]已经论证了:曹雪芹上在其父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的文稿中插入他写作的《石头记》的新内容,《红楼梦》是这两部小说的融合;同时,曹頫还参加了《红楼梦》书稿的修改、校对和提出创作意见。下面将提出:曹雪芹去世,贾家出售了第三个发行版本《程乙本》之后;在接着的几年里,是曹頫全面修改和定稿了《120回红楼梦》。在曹雪芹留下的手稿基础上,写出许多回目的回前批和回末总评。

(一)《蒙戚本》总评的作者是曹頫的证明

第54和57回的回目总评可以证实:写作大部分章回回前回末批语的人是曹頫。

【第54回】:

【《蒙戚本》回末总批】:读此回者凡三变。不善读者徒赞其如何演戏、如何行令、如何挂花灯、如何放爆竹,目眩耳聋,应接不暇。少解读者,赞其座次有伦、巡酒有度,从演戏渡至女先,从女先渡至凤姐,从凤姐渡至行令,从行令渡至放花爆:脱卸下来,井然秩然,一丝不乱。会读者须另具卓识,单着眼史太君一席话,将普天下不近理之“奇文”、不近情之“妙作”一起抹倒。是作者借他人酒杯,消自己傀儡,画一幅行乐图,铸一面菱花镜,为全部总评。噫!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

**:从“噫!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中,可以看出两点:

1)《戚序本》和《蒙府本》大部分章回的回前回末批语是在曹雪芹死后才写出的。既然是曹雪芹去世后才写出的,只可能出现在120回的《红楼梦》版本里;只有80回的《戚序本》上怎么可能具有“120回版本”上的批语呢?这就再次证实:《戚序本》是伪本,从《120回红楼梦定本》上照抄而来;同时也是《120回红楼梦定本》存在的一个力证。

2)写作者与曹雪芹有深厚的感情,才会写出“圣叹云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发自心扉的感叹和怀念:“我不禁泪流一斗,湿地三尺。”(第69回回末总评)。

【第57回】

【戚序本回末总评】:写宝玉黛玉呼吸相关,不在字里行间,全从无字句处,运鬼斧神工之笔,摄魄追魂,令我哭一回、叹一回,浑身都是呆气。

写宝钗岫烟相叙一段,真有英雄失路之悲,真有知己相逢之乐。时方午夜,灯影幢幢,读书至此,掩卷出户,见星月依稀,寒风微起,默立阶除良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