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寒光闪闪的刀刃滴着血在人群之中飞舞,声嘶力竭的喊杀之声震耳欲聋,悬挂的残缺的肢体仿佛柳絮一样到处都是,肝肠寸断的哭声此起彼伏,汩汩流血的渭河也在呜咽。
这是一场鬼神惊心、永彪史册、世人难忘的战役。这是在全国解放战争中西北战场上最大的一次战役——扶眉战役。这座陵园就是为在这次战役当中壮烈牺牲的三千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修建的。在这场战役中,三千多名精壮壮的年轻战士,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永远地倒卧在了这片土地上,痛苦而沉重地闭上了那明亮活泼的双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们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这一页。他们年轻的生命永远地画上了休止符。如果没有这场可恶的战争,他们本是可以顺顺当当地穿过这五十多年的时光隧道活到今天,活到当下。我们今天的这些年轻的后人还可以看到他们,一睹他们的风采和容颜。可是,一切都由于这场可恶的战争,他们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走了,走向永恒,走向历史的深处。
我的父亲生前曾告诉这样的往事:那就是他在西藏当兵的时候,正是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他还是新兵蛋子,不过十六七岁。在白云挨着天际的拉萨城头,一位解放军官员问他是哪里人,他说自己是陕西宝鸡扶风人。那个解放军战士顿时颇为感慨地给他说,你们县城就是我们部队解放的,当时为了攻打你们县城,我们团牺牲了不少战士。那个团长抚今思昔,感慨无限。妈妈在炕上连连声音沉痛地叹息道,哎,好悲惨啊。
在烟雨朦朦中,在周围天地一片宁静的氛围中,轻轻漫步在这芳草如茵的烈士墓地,掠过眼前如丝的细雨,透过一排排不到一尺高的低矮的烈士陵前窄小的石碑,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战争,可恶的战争!我永远诅咒的战争!如果不是因为这场可恶的战争,按照正常的生活,这不到一尺的墓碑下的无数亡灵,这片陵园的九泉之下里面的许多人,他们的生命之河还会继续汩汩流淌,他们应当健旺地活到今天;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他们应当会沐浴在和谐社会的阳光下,鹤发童颜,无忧无虑,安度晚年;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他们就应该可以活生生地站在我的面前,眉眼生动和蔼可亲地和我们谈笑风生;如果不是这场战争,他们应该自自然然地颐养天年,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可是,这场不可避免的战争,这场注定要发生的战争,这场冥冥之中注定在西府大地要有的一场血火之灾,把这么一批风华正茂地青年人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们永远见不到的陌生地方。他们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二三十岁的黄金年龄,定格在永远的青年时代。烈士们,去得是那样匆匆,那样凝重。巍巍秦岭就在眼前,滔滔渭水就在脚下,你们可曾听到巍巍秦岭的深深呼唤,听到滔滔渭水的含泪呜咽。由此,我想到了生活的艰辛,人性的残酷,人格的高尚,理想信念的伟大。一些人,为了理想,为了信念,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更多的人们的幸福,可以抛弃小我,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生命在俗人看来是第一位的,是最最重要的。可是,在赤胆忠心的革命志士看来,却并不是压倒一切的。正如解放军战士在歌中唱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正如裴多芬所写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是的,革命志士就是为了正义自由幸福的生活才抛弃生命的。人是不能太自私的。同时我又想到,革命烈士们的这种为理想为事业的顽强拼搏精神、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光照千秋永垂不朽的。正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才有我们今天不曾意识到的宁静和平淡却是自由幸福的生活。于是,革命胜利了,全国解放了,烈士们的尸骨被带回到烈士陵,人民和战友含泪让这些英勇的孩子们安息,国家和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而实际上,人民确实没有忘记他们。烈士陵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下,几经修建改观,越来越宽敞漂亮。当初参加这场战役的幸存者后来身居高位的不少将军们几次坐飞机坐火车亲临长兴烈士陵园,来吊唁昔日与自己朝夕相处并肩战斗浴血牺牲的英雄的战友们,来亲自为昔日战友陵前培土植树种草,来感怀过去追思故友。将军们公务在身,来去匆匆,来一时也就感伤一时,然后就走了,随着岁月的流失,来的时机是越来越少了,然后是永远地离开,空留下英雄的亡灵独自在三秦大地上守望。
也许由于那一天阴郁的氛围感染了我,一路上不断变幻新奇阔大的野外苍茫景观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情绪,我的新奇兴奋和感慨忧伤都是那么强烈。那一天先是阴霾重重,继而阴雨绵绵,路上稀闻人声,村庄静寂,田野萧疏,荒无人烟。西北望,丛岭巍巍,横亘眼前。宝成铁路乌黑笔直闪亮的铁轨一直延伸向看不见的远方,背街货运站堆积的黑色煤山更加重了凝重的色彩。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的悲凉和忧伤,仿佛深秋的寒霜一样不知不觉地降落沾染在我的心头,仿佛不断上涨的潮水一样漫过我荒漠的心田。当年生龙活虎的青年,死者长已矣,幸存者已垂垂老矣,余日不多,所剩无几了。人生就这样匆匆。一晃已过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的世道,人们汲汲于财富,浮躁不安,有几个人会想到来烈士陵园这么萧条寂寞阴森肃杀的地方凭吊先烈,感悟人生。
在陵园入口处的报栏上,我读到了当时一个在本省任职的来自河北的省委领导发表在省报上的回忆自己叔父的文章。那个领导自己的亲叔父曾经是西北野战军的营长,就牺牲在这解放大西北的扶眉战役之中,就埋葬在这个烈士陵园之中。那篇文章真实感人,写到叔父不少的生动具体的往事细节以及家人对叔父的无限缅怀和思念之情。我的心灵战栗不已。身居高位的省上领导,不是本地的,是外地来的,隔着遥远的路程,千山万水啊,他的叔叔,他的亲叔叔,很年轻的亲叔叔,就牺牲在这里,就在解放我家乡的这场战役里以身许国了。真是血浓于水啊。难怪,做为侄子的省委书记那么伤感啊。
让我摘录几段文字,我们细细品味下吧,只有从原汁原味的文字当中,我们才可以感受到作者心灵的震颤,感触到作者剧烈的心跳,我们才可以充分地理解这片土地,脚下这些低矮的砖石墓碑,曾经怎样牵动着多少人的心灵啊。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曾经是寄托着多少人的追思啊。
每当我看着叔父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几张发黄的相片,读着叔父的家信及寄相片时的简短附言,心血澎湃,心灵颤抖,热泪盈眶,不尽的怀念始终蛰伏在内心深处,虽时光流逝,思念却依旧萦绕于怀,总感觉不吐不可以告慰叔父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