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教导事姚文琴,30多岁,她
人长征时期是朱德的警卫员,1956年去世,之前是大红门北京空军军区粮
仓库主任。这个姚文琴,也是说话随便,她喜
我们几个,
我叫小妹,常请我们下饭馆,几次说是要送给我们降落伞绸
的衣服,一人一件。集中学习刚开始不久,有一天。早上八
,
上就要开会了,别人的被褥早已卷起来了,她还蒙着
躺在床上不起。有人拉她也不起。校长跑来威胁说:“你不起床,后果自己负责!”以后是怎么收场的,我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很多人围在她床前,七嘴八
的,说什么的都有。当然学校是不会给她划右派的。姚文琴的恐慌,反映了当时普通人的心态。划右派的人就不说了,不划右派人的心,也是发
的,恐惧的,只是闷在心
,不说罢了。像姚文琴这样公开表示
来的,是极其个别的。
挥幸运,首批摘帽,但她和小刘结婚是在这之前。当时刘玉发大学毕业留在地质学院,搞学生会工作。刘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和右派结婚,算不算得上是中国第一例呢?我不敢肯定,但确实是少有的。刘玉发,小伙
很帅气,人很朴实,对人宽厚。记得一次我从农村回校领工资,正好刘玉发在。我和他聊了一会儿,问他党如何对待右派,问他地质学院右派的待遇。他说我们太年轻,不懂事。中饭,他和
挥请我吃馅饼,我喜
吃,分别时,小刘又给我买了10个,还给包好了,
持送我到汽车站。
挥没有送。他对
挥
边的人,都是这么好。他为
挥放弃了留苏,而且胆敢和右派分
结婚。他在18中人的
中赢来了很好的声誉。60年代初他们有了第一个孩
,肓目地把孩
的
上在了江苏。那时“北京市
”是多么重要!为了这个
,折腾了好多年。1964年我生女儿时,18中人都以
挥的教训叮嘱我,千万不要把
上在四川!这些好意,我都
地记在心中。退休时,刘玉发是北京地质大学副校长,
挥是地质大学图书馆馆长,不,他们俩都是离休
。不久前,突然一个电话打到我家,说找她过去的一个同事,呀,是
挥!好
兴,真是想不到!那天我们聊了一两个小时。她一
都没有变,说话还是那么慷慨激昂,可惜她不会电脑。
还有一个18中人,黄秀琴。1957年,她25岁,是从北京人事局下放到18中,任教导主任职。据当时校长介绍,说她早年党,18岁当某中学校长。她的
基好,说话毫无顾忌。1957年暑期反右运动,分散在各学校搞,18中揪
了我和
挥。寒假,全区中小学教师集中在南苑,名为“集中学习”,实际就是继续反右,由区委书记亲自抓。当时北京市还是小区,诸如东单区西单区前门区…等等。那时我们集中住在教室里,晚上通铺睡觉,白天被褥一卷,就是斗争会场。18中又揪
两个。我给成都12中老师同情
沙河的信,这时被揭发
来,又为我补了两场斗争会。刚开完斗争会,在我们住的教室门
,黄秀琴拉着我和
挥的手,说:“我就不明白反右反右,18中怎么反在了两个小姑娘
上来了?”她还说:“人事局就不是这样…”
挥当时就哭了。我们站在教室门
,旁边有一
井,人来人去地,都望着我们,没有一个人答腔。1958年
我发
到农村监督劳动,每次回校领取工资,黄秀琴都很关切我,我去图书馆或会计室,她都跟上跟下,会计张竹青,她
人是南苑机场工军政治
主任,每次运动都是响当当的左派,她特别
叼难人,黄就责令她先数
我的钱来,说,人家大老远地来…以后黄调到东铁匠营一中当校长,直到退休。
挥说,她特意专程去过她家探望。我也应当去,但我却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