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公园也最让我牵挂!我曾千百次在那里竞技娱乐、消闲喝茶…“广汉公园”现已改名“房湖公园,并且大大改观,很规格,
都有诗有画,名人题词,山是山,湖是湖,
朵丛丛,绿荫绕绕,真不愧为“川西明珠”!
过了小桥,我看见一尊大理石雕像,近看是台湾诗人覃豪,原来这里就是“覃
豪纪念馆”,只是我没有带相机和纸笔。因为覃
豪是广汉
生,广汉中学上学,我也是,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我也参加了民盟。当然,他是名人,是先辈!但却有这诸多的相同,让我由衷地对他产生了
厚的兴趣、和敬佩之情!,决定下次再来专访,带上纸笔和相机!
图片诗文太多了,这时天已晚,赶到公园大门,大门已关,只好从别
绕
回家!
我站在街四
拍照,很难找到旧时的一砖一瓦。不像北京,在北京,百年前的四合院,琉璃瓦红砖墙,是作为文
古迹受到保护,禁止拆除。这里城市小,旧房说拆就全
拆除了。市容市貌焕然一新,街
扩展了延伸了,街
两边楼房林立。店面商品琳琅满目,现代化时装摆到了街中间。银行、金
商行、律师事务所、电脑打印、照相馆、博士
镜公司遍及全城。唯一和过去还相同的,就是广汉的“吃”是最有名的“广汉名小吃”还在老地方,只是店面扩大了,座位增多了,餐
讲究了。四元钱一份,小碟小碗的
餐:红油
饺、叶儿粑、艾窝窝、银耳汤、小笼包、烧麦、抄手、凉面共八样,真是又便宜又好吃!吃了还想吃,天天来吃!
50年前,在北京,我因《沙河事件》,被划为右派;50年后,在家乡,我又因“
沙河的诗文”倾倒在“恢弘亭”前!
在沙河碑文的指引下,我们参观了“圣喻碑”、抗日战争纪念塔、儿童乐园、最后来到琯园。匾额为李一氓书写,颇为气派!《琯园》是公园的主
,是最早的“大公堂”改建的。说起“大公堂”,1940年5月,蒋介石曾来过广汉,并在公园“大公堂”召见广汉名
士绅,
演讲。之后观光游览公园,他还特意在棂星门前的“房公石”留影。蒋之来广汉,那是因为文胆
季陶之故。其实
季陶是广汉人,广汉生广汉长,他非要说他是浙江人。我的父亲就是
的同班同学,彼此有
往,那次“召见”,父亲也是列席过的。当年因为蒋介石要来广汉,广汉公园也曾大大修葺一新。
季陶的侄
是我初中英语老师,
的侄孙女
家玉是我小学同班同学。他们为人质朴生活节俭,给我留下极
刻的印象。
季陶的故事,曾经在广汉颇有
传。
那天,我和老沿着旧路来到公园的假山,觉得山矮了,原来是因为山势太陡,为方便游人行走,从半山腰又铲
一条路。记得,小时候从山下往上爬,揪着草,扯着树
,那艰难,那费劲儿!那时假山上没有路,树木繁茂,一株挨着一株,很少游人。下山时,跑着,喊着,笑着,胆颤心惊。
来到被称为“十二生肖”的古柏,大
,排列有序。但如今已经枯死了,没有了枝叶,只是
枯的树
,十二棵树,只剩下八棵,有一株还用石
撑着,现作为文
保存。这里山脚下,有桥有
,这儿是广汉“保保节”,拉保保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四面八方的人,都汇聚到这里拉保保——“拉保保”的意思,怎么说呢?“保保”像北京人说的
爹
妈。“拉保保”,就是小孩
在这里挑选,选中了谁,就过去拜见磕
!围观的人群便訇然喧哗!被选中的“保保”要给
儿
或
女儿送大礼,并带去饭馆请酒席。从此结为
亲,终生来往!“保保节”盛况,我还清楚记得。老
说“保保节”一直延续至今,而且是有增无减,每年不断。
我在“恢弘亭”读到沙河撰写的“公园记略”,了解到重建公园的概况。
沙河不是广汉人,他对广汉公园却这样地倾尽心血,捐款、赋诗、题词。另还有和他一起
力的,不为我熟知的人,都很令我
动,敬佩!
1985年《琯园》竣工,为纪念唐名相房琯被贬汉州刺史“广汉公园”改名“房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