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十八章知县的烦恼(2/2)

“浙江已经十年风调雨顺了。哪会那么巧。”刁主簿说着,见魏知县又要发飙,忙:“让他们想办法,把库里不能吃的粮,全都换成能吃的,不就行了…”

避免闹得沸沸扬扬么。

自己为何要官?一展平生所学么?可是为什么圣人之言,在县衙里一都没有?为了永乐皇帝的殷殷期待么?可是自己困顿一隅,与永乐大帝的帝国伟业,相隔十万八千里…直到他想到周新周臬台的殷殷教导,才渐渐恢复了些力量。要保护好自己,要熬到位上去,才有机会一展所学,才有机会在史书上,留下墨重彩的一笔!

“要是突然遇到旱蝗灾,需要开仓放粮呢?”魏知县冷声:“本官拿什么给灾民救命?”

内签押房里,王贤正在一手打着算盘,一手飞快的翻动账册。他报一个数,司求便赶记录下来,两人正在合着算粮库的账目。

“是啊,大老爷。正如您所言,宋朝的宰相哪个不是起于州县?不在这浊里历练一番,如何炼就一双火金睛?这样将来位后,才能治住那些歪门邪,才能谙民瘼政弊,否则如何对症下药、治病救国?”王贤便劝说

‘好吧…’魏知县攥拳、暗暗发誓:‘不能在浊里时间太长!要及早挣脱州县!’

“哼…”这正是魏知县要的结果,他冷哼一声,拂袖:“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内不把净,本官不要这乌纱,你们也别要脑袋了!”

“一个月…”刁主簿一惊,见魏知县已经去,只好叹:“是。”

还是王贤会说话,句句都劝到魏知县的心坎上,听得他连连,竟生知音之来…

“东翁,你累了,明天再说吧。”司求轻声

等他回过神来,才发现王贤和司求已经立在一旁了,正一脸关切的望着自己。

“再说,如今大明朝总还算清明,只是富县的情况着实特殊,烂摆了两三年,才会这么多问题。但现在,大人已经理好了税赋,再借机将常平仓整顿来,对富县的整顿,基本就算成功了。而且富烂,在浙省都是了名的,将来在大人手下焕然一新,才显大人的非凡!又有周臬台的赏识,还愁不能早日挣脱州县么?!”

魏知县并不打搅他们,而是颓然坐在外间,面一片灰败。他自幼束发受教,学的是圣人之学,讲得是神鬼不欺、俯仰无愧,如今却接连替一帮蛀虫打掩护,实在大违他的心,这让他产生了的厌倦之意,甚至觉着自己官,就是个错误。

“算好了?”魏知县嘶声问

魏知县去,见那四个已经吃完,杜腾也变成了‘肚疼’,抱着小腹在地上。再看李晟还是一没吃,满腔无的怒气,这下终于找到了。一声闷哼:“喂他!”

待一碗饭全都,李晟的脸憋成紫,他两,使劲抓着,竟厥过去。

便有两个差役一左一右住李晟的胳膊,一个开他的嘴,另一个抓起米饭,填鸭式的到李晟的中!

“没有,本县只是在想事情,”魏知县看看司求,满嘴苦涩:“现在想想,当时真是幼稚。去年觐见,陛下想让我翰林院,我却说,‘微臣百般不会,只会读书。臣闻故宋,京官必起于州县。臣亦愿为一知县,为陛下牧民一方,亦早日熟练政务。’”

厌恶的看一满地死狗似的粮商污吏,魏知县拂袖离开厅,回到签押房中。

“其实我是厌倦了读书,迫不及待想一展抱负。之前我就听说,为官有清、浊,一便难以自,日后登堂室更是千难万难,却偏偏没放在心上。直到现在才知自己错了,可惜悔之晚矣…”魏知县年轻的脸上,满是惶恐犹疑:“这官再当下去,我只怕连名节都保不住了…”

“咳咳。”司求忙劝:“东翁何此不吉之言?连周臬台都夸奖你可谓能臣,要对自己有信心啊!”觉着自己劝得不得法,又用胳膊王贤:“你说是吧,王兄弟。”

见魏知县默然不语,刁主簿更笃定了猜测,连忙:“其实此事可大可小,常平仓的粮,七成从不动用,只是年复一年的任其腐朽,那帮家伙才想这么个安全的创收之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