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卓别林电影元素
(2003年1月20日)
1。形象。1914年,卓别林在他的第4bu电影里,创造了电影史上最永恒的liu狼汉形象。这个形象是这样的:圆礼帽,两个涂抹痕迹很重的yan圈,小胡子,tou发微微有点儿卷曲(有时也会变),上shen穿的那叫什么?西服?从上到下三粒扣子,只系中间那粒;feiku子、大pi鞋,比较著名的就是大pi鞋,毕竟他还享受过这玩意儿的滋味(《淘金记》中,他吃pi鞋),其实他上衣里tou还有一个短袖衬衣,干活时,他就会脱掉外衣,louchu它来。
2。风度。风度的转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关系到对卓别林本人的研究,因为早期liu狼汉形象是基于卓别林对小时候熟悉的liu狼汉的一zhong模仿、同情和变异。可到了20年代后期,随着他思想的shen入和影片讽刺的问题不同,原来只是搞笑或同情小人wu、嘲弄虚伪的大人wu;现在变成对社会变迁、科技发展、世界动luan的shen刻思考,liu狼汉的动作、表情开始变化,这也跟他生活的环境、地位与下层人民的生活开始发生隔阂脱离开来有关。liu狼汉开始像个绅士!每当他打完架,被人嘲弄后,他像个绅士一样掸掸土,用yan睛厌恶地望望周围的人,好像自己比周围的人高上一等,liu狼汉不再是低俗的捣dan鬼,而是哲学家!他用他高贵的手势,爆笑后的那隐隐忧郁而无奈的目光,让观众shenshen思索着世界。3。音乐。卓别林后期的电影音乐好听,很能显示他的音乐才能。他的小提琴据说拉得很bang!可惜只能从他的默片里欣赏他的动作,钢琴倒是欣赏了,《大独裁者》里有两段他的钢琴独奏,只可惜都没敞开了弹,时间短,加起来才几十秒,实在可惜。在再发行的《小孩》里,当演到小孩被孤儿院的人带走,liu狼汉在后面拼命追赶时,伴随着悲哀的音乐,人心在这里被撕开、扯裂,我每次听到这音乐,都会哭,这音乐实在好听极了!后来我发现这音乐与柴可夫斯基的《悲怆》非常像,于是多方调查,终于在一bu讲卓别林的记录片中,听到了原版《小孩》的音乐,其实就是《悲怆》的音乐,也许是在修改时改了,反正后来的音乐要比柴可夫斯基的更好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高xdxchao的时候并未给人如此qiang烈的震撼。
4。女主角。卓别林有几个长期合作的女演员,比如玛蓓尔和他合作了数十bu影片。还有就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宝莲·高黛,她适合演活泼奔放的少女,《mo登时代》、《大独裁者》显然是为她量shen定zuo的。卓别林对女演员很有gan觉,他在她们shen上寄托了许多东西。他的第一个女朋友与他jiao往时,才16岁,自从卓别林去了mei国,两人虽有书信来往,却再没见过,到了1921年,为宣传《小孩》去英国时,她已经因liugan而死,年仅22岁。卓别林一生都为此自责,他在自己30年代以前的电影中选择的女主角,可以说都是那个“逝去的天使”的翻版。卓别林电影里的女主角基本上都成了他的情人,像《淘金记》里的那个女主角,每当她chu场时,屏幕上就会chu现她的名字和一朵玫瑰hua…在拍《淘金记》时,卓别林一连与四个女人周旋,结果是损失了30万元,一半的名誉,一个妻子和清晰的tou脑。卓别林第一次jing1神病发作,被迫到一个庄园去疗养。至于女主角,可以说她们在卓别林电影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们是mei好事wu的化shen。惟一一次不同是在《凡尔杜先生》里,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而且下场并不好。5。声音。如果把这个词和卓别林联系到一起,稍微懂点儿电影的人就会会心一笑,自然,人们也会明白声音给这个默片大师带来的灾难。可以说,有声片的来到把1927年以前的一切都毁掉了,每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