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的诗,它虽
情充沛,但看得我
转向,又没格式,又不押韵,到底是疯
说梦话,还是一首伟大的诗?我迷惑了。但仍要说,从他的诗里,我看到了他诗意的心灵。
指的诗就两个字能形容———希望。他的《相信未来》就是希望的代表,我很喜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格式很整齐,也是一韵到底,像我。
再说一下登我作品的那期《诗刊》,里面有一篇文章是在说什么自由诗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列举了两篇同样讲母亲的诗歌,说前一首坏,后一首舒婷的好。我觉得诗歌还是不能这样轻易判断的,因为它的个人彩很
。就像我的同学们他们自己写给自己看,你该怎样评价他们的诗?惟一能判断的是写诗的技巧,可有时技巧也不重要时,你怎么判断?
我很愤怒我们的语文课本,从小学到中学,自由诗也偶尔选取,但都是些不堪目的作品,我们看不见天上的一
新月,
受不到内心的朦胧,满书都是一味的无聊歌颂。我悲伤的是这些诗会误导学生们,他们会更加厌恶诗歌。课本里选的诗歌作者,同学们大概听说的像余光中,把语句拉得像面条一样长,像他的
一样瘦“在那
这
”一类的话语也并不稀奇,而他其他的作品比这首《乡愁》更不知所云。似乎在追求一
节奏,可就像不会开车的人开车,一走一停。“指
”了半天别人的诗歌,谈谈自己。我写诗的
觉就像
游戏,我在和每一个字
挑逗,且乐在其中,
罢不能。一开始的
觉或许有些犯愁、苦恼,但像写《童话房间》时,写到中间心里就开始激动起来,绝对是一
甜
的
受,可又不想先被人发现,欣喜若狂四个字是对我当时心理最真实的描述。
写《献给我永远的》是在301医院,了一天半,第一天写两段,就撂下,第二天上午写完,下午觉得意思表达得不充分,就把最后一段改了,改着改着就上瘾了。就像上文说的,每个人的作品个人
彩都很
,我有着自己的创作理念,并将它
现在笔下。
北岛我也喜,他的代表作《回答》人们总是只提前两句,但纵观全诗,三个要素,用词、思想和个
都
备了。北岛有思考有发问,但不是闻一多式的。另外他的诗也是整整齐齐的。朦胧诗是诗歌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诗歌里总是
现船呀、天空一类的事
。顾城的诗像画,一看完满
都是彩
,还值得认识。其他的诗人偶有亮
,但也不太值得提,都是些思考
彩太
的作品,我要看的是诗,不是哲学书。
诗歌这儿,如果有人用肮脏的语句玷污它,不为了什么———即使因为这世界有很多肮脏的事情,我第一个不能忍受。我看的诗不多,所以能列举的例
有限,但肯定都是在借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看法。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写诗的人,当然就有自己心目中的诗歌。诗歌变化无形,没有绝对对错,这才是它的伟大之
,任何人都会用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它。
有人说我写诗忧郁,那是因为这个世界让人忧郁。我文字忧郁因为我思考,决不无病。如何知
自己有灵
要写诗了呢?我会在无意中突然有残缺的半句蹦
我的脑中,然后我就
上抓住那半句再努力往前延伸,最终成就整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