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啊平型关(2/2)

以前说平型关战斗国民党军队袖手旁观,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令八路军合国军,而国军在正面战场打得又笨又惨,手来帮助八路军。15万国军对3万日军,8天的时间,国军损失4万,日军仅损失3千(包括平型关的损失)。国共双方当时是有意合,但力不从心,加上情报不灵通。林彪与增援日军形成对峙时,苦等国军不到,只好撤战斗,并打电报发牢。而国军赶到太晚,反被日军大举围攻,平型关最终仍然陷落。今天指责国民党不抗战或者共产党总打游击战都是不近人情的,主要还是国家太弱了,军事太弱了,宁死不投降就已经是好样的了。我父亲是山东的老八路,他说拼刺刀三个八路军才能掉一个日本鬼,我小时候还以为他是个孬呢,后来看了彭德怀的文章,才知是真的。直到抗战末期,也要一个半八路军才能对付一个日军。至于国民党的军队,多是抓来的壮丁,简单训练一下就送去当炮灰,七八个打不过人家一个,就更不难理解了。

平型关战斗缴获枪支原来宣传1000多,现在能够实的只有100多。所有军队都会据需要夸大或者缩小战果,这是政治需要,不必指责。研究者要的是从中发现问题。缴获枪支少,一是因为辎重队枪支本来就少,日军一个2万2千人的机械化师团,步枪大约5千支,辎重队的步枪比例肯定更小。二是日军陷绝境后,从容砸毁了许多武,其“英雄气概”一不比咱们差。三是八路军太穷了,一些官兵“缴获的胜利品不登记,打埋伏”(685团平型关战斗详报),没有统计上来。当时很多官兵大发洋财,都自己换上了日军的行,林彪也披着一件日本军大衣了难得的笑容,结果乐极生悲,被阎锡山的士兵误认为鬼,一枪打中了内脏(民间传说是打中了那话儿,从此不能跟叶群同志那个了)。我还看过这样的故事:民兵误认缴获的日军骨灰盒是罐,打开就吃,呛得直吐。林彪后来治军极严,违反纪律的严惩不贷。一个营长跟女房东自愿相好,全村老乡给求情,结果还是拉去毙了(理说这是“拥军民”的典型啊),所以四野才了那么多英雄,成为模范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铁军。

啊,平型关

司机和车把式,自己竟然伤亡了400多,那日本鬼也太神了,那四渡赤、突破乌江、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飞跃腊那些仗都是怎么打的啊?

杨奎松教授指战史研究中存在着互相抄袭、生吞活剥的现象,我有同。战史研究者必须备相当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懂一般的历史,还要懂一些军事、政治、心理、语言、文学、社会、地理。既不能轻信非第一手材料,也不能轻信所谓“第一手”材料。所有的回忆都存在着主观,对战争的回忆更是不可避免地搀杂着情。在严守史料的同时,必须穿透史料,把握历史的“本质真实”

学术研究,往往是在资料不够完整的情况下行的。在学术研究上,有时候应该向军事家学习,军事家就是在资讯不完整的条件下,借助经验、智慧和勇气,力求准确的判断,并随时调整署,不为面,不守教条,不固执己见,一切为了胜利。当年四野的战士都迷信林彪,到传颂“跟着林总打胜仗”就因为林彪像学问一样地打仗,胜仗打得漂亮细腻大手笔,败仗也打得不慌不不崩溃。可惜老林家祖坟风不好,兄弟下场都那么惨。当林彪坐着三叉戟向温都尔汗飞去时,他可曾向平型关那边望上一?林彪是一只居简的孤独的鹰,虽然当过“副统帅”也不大善于秀。普通老百姓对他没什么烈的情,总是用“臣忠臣”的光看待层斗争。民间传说:林秃偷了主席家的三只,坐着要往苏联跑,结果嘟嘟嘟——摔死啦!一代枭雄,留下了多少政治之谜、军事之谜。我们尽努力去挖掘、去考证、去推断,但我们真能知历史的“本来面目”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