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讲韩信被杀之谜(2/4)

对韩信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造反机会。因为当时刘也好,项羽也好,都不敢得罪韩信啊!这些谋士、辩士是何许人也,都是机灵鬼啊,他还能看不清这个?于是他们呼呼啦啦地都跑去找韩信,第一个来的叫武涉。武涉是什么人呢?武涉是项羽手下的人,项羽把武涉派去就是想稳住韩信,让韩信守中立。但是,由于武涉是项羽的人,他的说服力是很有限的。

第二个自动来劝说韩信的就是蒯通。此时的蒯通本来就是韩信边的谋士,而且韩信将齐国的七十二座城市全打下来也是自蒯通的主意,所以蒯通的说服力比较,说话分量比较重。

蒯通是个什么人?他给韩信了什么计谋?他此计谋是在什么时候?

蒯通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是非常有名的辩士,曾经到游说,天下闻名。那么,蒯通是什么时候给韩信的主意呢?

士有什么呢?第一,他有一个贵族份。第二,一般来说士都有一技之长。比如说他有武艺,武功好,这个叫武士;如果他有文才,文笔好,这个叫文士;如果说他计谋好,那他就叫谋士;如果他才好,那他就叫辩士——这些人就是靠谋划策、耍嘴游走于诸侯权贵之间的,今天给你个主意,明天给他个主意。他们是没有什么立场,没有什么是非的。他反正就是给你主意,如果你采纳我的主意,我被你雇佣了,我是忠心耿耿给你谋划;如果我的主意你不听,byebye,我换一个老板。就像现在的什么策划大师、公司,也算是一智力劳动吧。

武涉和蒯通都来游说韩信,他们俩的意思差不多,主要有三层意思:

蒯通原来叫蒯彻,为了避汉武帝的讳,后来史家写蒯通。蒯通这个人的份,《史记》上的说法是叫范辩士,范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大概蒯通祖上是范人;但同时《史记》也把这个蒯通称为齐之辩士,可见他活跃的地区是齐国,就是现在山东这个地方。什么叫辩士呢?辩士就是谋士,就是靠辩论、说服、谋划策来谋生的士,所以也叫说客。我们知秋战国直至秦汉之,社会上有一个阶层叫士,士是什么呢?就是低级贵族。贵族一共有四等,天、诸侯、大夫、士。士和前三贵族的区别在于什么地方呢?天、诸侯、大夫都是有地盘的,有领地、有封地、有封国、封邑,而士是没有这些的,用现在的话说,士是没有不动产的。

公元前196年,一个为大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功劳的韩信就这样被杀了。可以说,韩信之死不完全是因为功盖主,不完全是因为“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因为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刘并没有杀他;而是因为他参与了一个谋反大案,被吕后所杀。

间是吕后在主政,所以韩信来到长乐。长乐两边早就埋伏好了,韩信一来,很多壮士一拥而上,把韩信捆了起来。吕后没有请示也没有汇报,也来不及了,当机立断,先斩后奏,把韩信杀了——斩之于长乐钟室,就是在长乐里面一个放编钟的房里把韩信杀了;而且立即下令逮捕韩信的家人——“夷信三族”就是将韩信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的人全杀光。

蒯通是这样去说服韩信的。他说,我这个人会看相。韩信说,你真的会看相吗?他说,是啊。韩信说,你给我看看。蒯通说,这个东西属于天机不可。韩信说,好好好,左右的人,你们都去。然后蒯通就对韩信说,相君之面不过封侯,而且会有危险——看你的脸是一个侯爵的平,而且有风险;相君之背贵不可言——看你的背,背长得好,贵不可言。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双方为争夺全国的统治权,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在楚汉相争的过程当中,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在公元前203年攻下齐国七十二城,迫刘封自己为齐王,成为刘、项之外举足轻重的第三力量。

临死之前,韩信仰天长叹,说了这么一句话:“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所诈,岂非天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说我后悔啊,我后悔当初没有听蒯通的建议,以至于落到今天这个下场,被小孩、女人所欺骗,所谋杀,我真是追悔莫及!

第一层意思是说,韩信你现在的形势非常之好,在楚汉相争的这个战争中,你于举足轻重的这样一,这样一个分量。武涉是这么说的:“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足下左投则汉王胜,右投则楚王胜。”“当今二王之事权在足下”权是权重,不是权利。什么叫权呢?权就是秤砣,秤砣就叫权。那个秤杆叫衡,把秤拎起来,什么样的情况全靠秤砣在移动。权的分量就叫权重。现在你这个秤砣往左边移移,刘就赢了;往右边移移,项羽就赢了。所以叫“权在足下”什么叫足下呢?足下是古人对朋友辈的一尊称。古人的尊称有四: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面太大。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见到太或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