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还在说,我的理想是能够一个基金会的‘瘪三’。”在
国,那些专门吃基金会的人叫“瘪三”每年有个4-5万
金,生活还是比较优越的,还有100%的自由。“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不是很理想吗?”
失眠是因为抑郁的痼疾。她的祖父是留博士、教授和作家,人有些孤
,后来自杀了。“文革”期间,祖母决定烧掉家中的藏书。她趁着烧掉之前飞快地读,竟是读得生离死别。
她的前夫是作家李准的儿李克威,也写小说。严歌苓有过长期的失眠,最长的时候竟然失眠30多天。“脑
浑浑噩噩的,看到人也是,‘嗖’一声忽然冲过来的样
。不能见光,在黑暗里一直要憋着想事情。白天也要拉上窗帘,肌
一直是
的,很痛。现在一失眠还是浑
痛。更不能和别人讲话,别人说,你又没有睡?我就会
上哭
来,特委屈,好像天下人都抛弃了我一样。”有时李克威醒来,发现她还没有睡着,就给她念二十四史,或好言安
。她却不忍心,与他分了房间。“我不活,他总要活吧?”
“芝加哥艺术学院给了奖学金,当时最大的挑战,是和国的同班同学一起写作。”这几乎不可能,但她居然
到了。“当时我们上拉丁文学课,老师是阿
廷人,我们都要被他
死了,每个课有75页的作业要完成,量非常大。”反正她从在
队文工团的时候就开始失眠,又
力旺盛,老师要求写3页,她会写到6页。军阀主义的老师让同学都受不了,纷纷退课,她没有,
撑着。她还要付房租,她利用假期,到餐馆去打工,还
过babysitter、老人看护等等。俏丽的中国女侍者,脸庞尖尖“打一整天的工,晚上回来还跑咖啡馆喝咖啡,和人聊聊,再回到家,吃安眠药睡觉,几个小时后起来,亢奋地
行又一天的活动。”因为超人的勤奋,她成了教授的“
”“我连着两年都是outstandingstudent。”她一定要这么
势,却说自己是“蔫儿
”她终于又开始
发写长篇的激情,苛刻的学院生活,让她脱胎换骨,受益终
。这样
悍的生存哲学也注
了《第九个寡妇》中。
“从国回来以后拿了一本《
国600所大学》,反复权衡,找到几所学校,我想我可以去考:一个是芝加哥的哥
比亚艺术学院,还有一个是俄亥俄州的中文系,还有一个是康奈尔中文系。
国纽约州立大学
城分校开了一个20世纪战争文学研讨会,正好我的作品《雌
的草地》当时刚刚
来,我就寄过去了。会议没有开成,但他们对我的书印象很好,后来就把我邀请到
国去了。”
年少时期有过一场情的
烧。15岁
上军中30岁的军官,他却
卖了她,不肯担当责任。于是她成了不
德的诱惑者,众矢之的,被批斗,被唾骂。她是
丽、孤
的少女,却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背叛。年纪轻轻就知
了绝望,知
了人
的大恶。她想过死,却终于活下来。
她30岁学英语,从零开始,天天抱着《新概念》,在国内,坐在父亲的自行车背后也在背单词。在国的英语
化班学习,GRE成绩才530分。带去的钱已经快
光了,怎么办?她听说在芝加哥、底特律、
城有考试“就豁
去了,把剩下的一
钱都买了机票,飞来飞去,一个月之内把成绩考
来了。几乎是奇迹。”也许是因为破釜沉舟,她没有退路,反而勇往直前。
历“文革”目睹生命的脆弱和人的扭曲,20岁的时候当过战地记者,近距离观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死亡在
边频繁发生,25岁退伍时已经是军旅作家。
对于写作她优越十足“因为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专业作家还是很少的。不用上班,就在家里写作。”长篇小说《绿血》、《一个女兵的悄悄话》分获10年优秀军事长篇小说奖、解放军报最佳军版图书奖等。一切开始顺利起来。直到
国新闻总署邀请她去访问
国,参观当时的
国青年作家创作中心,看到艺术基金会对艺术家的支持,她动了心。
1989年,夫妻都了国,严歌苓去了
国,李克威去了澳大利亚。“我
到了孤独,一
很决然的孤独,有一
不祥的预
。”果然后来两人离异。
接着是国外
官劳
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