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与你在天分手的情景,禁不住肝
寸断。韶光易过,却为何我对你思念却
这词也是写思念之苦。有"才莫伤神,青衫
一痕"之语,这两句真切朴实,我极喜
。与"为怕情多,不
怜
句"拒避无奈的心态相似。秋雨敲窗,拥衾醉卧,其境如在
前。容若自己就是伤情人,因此对伤情的心态有非常切
的
会,写得神采飘摇,既真实又细腻——
其实他有什么值得哭的?官场沉浮有什么沦落可言?贬官之后都是五品。王维四十五岁才七品,更别说李白了。再说上你死我活,你跟着搀和,政治上没押错宝贬官也是理所当然。我也质疑他在自序里说的"予
官二年恬然自安"。他是否真有那么淡定还怡然?要知
文字最是遮羞布,文人的清
自诩向来作不得真,我倒是相信他后面说的:"
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琵琶行》为长安故倡女
今伤昔而作,又连绾己
迁谪失路之怀。这才符合当时白居易的失意文人心态。
他白居易哪里是为琵琶女的世而伤心,当真是这样尊重女
惜玉怜香,他也不用蓄家
过百了。"十载
啼变莺
,三嫌老丑换娥眉。"这可是他老人家沾沾自许,洋洋自得的名言。在对
的追逐和喜新厌旧上,白居易先生绝对是那位被他拿来说事的琵琶女的倒霉丈夫的前辈。他哭只是因被长安旧倡女的际遇
,联想到自
的遭遇。那时泪
满面即使不为琵琶女,起码有一
真心,如他自己说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青衫】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柳万丝。
此篇写自己日与伊人别后,秋日的苦苦相思。上阕前二句写此时
前情景,新寒冷雨敲窗时,说明时已浅秋,接下来二句转写自
的心理
受。"一痕"两字清切准确,
现
容若工于字句的习惯。下阕承上阕,续写此际心绪无聊,谓自己坐卧不宁,百无聊奈。结二句又转写回忆里分别时的景象,亦景亦情地将无限惆怅尽化在桃红柳绿间了。全词翻转
宕,直中有曲,曲
能直,将相思之苦表现得至为
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张若虚在《
江
月夜》里关于人生,时光,自然的
慨使人哑然。由月思人,奈何人生短促自然无尽。月在人亡是常有的事。容若"月也异当时,团圞照鬓丝"和崔护在桃
树下徘徊不去
慨人面何
的心境很相似。可惜的是,他与心
的人之间不及崔护与桃
女的缘分
重。
然而无论白居易当年听曲时落泪的真心有几两。有一确实不可否认,自他之后,青衫成为时髦的失意装扮,青衫泪更是男儿泪的代称。一个青衫磊落的男人肯为女人哭是难得的。他为你
下
泪的同时也放低了自尊,臣服于对你的
情。容若虽然
却不懦弱,有
持和原则,所以也算是个磊落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多
一
,女人看了也是喜他多情,越读越有安全
,而不会觉得容若
弱可欺。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莫伤神,青衫
一痕。
唐代官制,九品官服为青,州司
为五品,服浅绯。怎么算也
不到他穿青衫。自言江州司
,可知当晚他穿的是便装,估计为了写
来押韵叫"青衫"却因此骗了后世多少纯情学生。
菩萨蛮
想,亦隐证了无论是实际需要还是神层面,月亮在古人心中都关系重大。
最早读到关于青衫的字句,是少年课本上的《琵琶行》。那时老师逐字逐句的解释,虽然有剥拆骨之嫌,不过这
"凌迟"的解法确实让人记忆
刻。"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
青衫
。"就这样映
脑海。至于白居易,彼时课本有意了遮盖了他
格中追求逸乐,浮靡讲究的士大夫一面。他习惯
地被理解成劳苦大众的代言人,作品
有无产阶级同情意识的好诗人。那时读到《琵琶行》的的最后两句是很
动的。觉得这男人十分有情,在座众人都只是看客,听琵琶女演奏琵琶,只有他是真心的为琵琶女的
世伤心。
现在想起来为当初的单纯失笑。白居易四十四岁在长安任太左赞善大夫,六月,首上疏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之贼,为执政所恶。八月,乃奏贬州刺史。王涯复论不当治郡,追改江州司
。元合十年秋夜浔
江
送客,遇见一琵琶女,作《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