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河传
chun浅,红怨,掩双环。微雨hua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hua枝,满ting蝴蝶儿。
【思往事vs念郎诗】
我在想,容若如果不是词人,王昌龄如果不是诗人,他们可以是很高明的小说家。放低自己,脱开形迹,作品中看不到男女xing别的分界。对女xing的心理描写是古代的男文人们擅长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基调下,男xing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女xing代言人的角se。王昌龄写《闺怨》一诗,将少妇心理的细微变化摹写得shen刻入微。容若写《河传》也是这个路子,写微雨shihua时节,闺中女子的心中难以诉说的柔情迷意。她自梦中醒来,斜倚着屏风思想着梦境同往事,却都是惹人伤gan的,连心情似乎也shi哒哒。面对一片chun景不由伤gan,意中人不在shen边,对景伤情,将写满了相思字也无计可施。回忆起当时与意中人相会的情景:杨柳,hua枝,蝴蝶,chun光旖旎。如今往事皆非,空作相思意。
《河传》这zhong词牌的特点是句型既富于变化,韵脚又再三变换,看似短小,难度却相当高。容若用词曼妙清灵,极尽缠绵婉约之能事。词中一幕幕,如简洁jing1致的电影画面,构图得当。视角独特,分开来看,是各自静止的,然若以"chun怨"的中心将其联系,则成为一组动态的,不断在时间,空间中tiao跃转换的画面。这阕小令的艺术水准相当高。
此词大有hua间词的气息。婉约是yu望曲折潜进的hua地,渐次开chu一片yin郁jiao媚的hua,有的叫愁,有的叫怨。然而这hua海是有毒的,郁郁芬芬。耽搁期间太久,会溺死其中。思想也如xi食麻醉品后的孱弱迟钝,无力长行。
太过留恋心底镜像的人,如河liu之中摇曳的水仙。纳西底斯在纵shen霎那看似拥有了生命全bu,而事实上,他进入太快,还未穿越自己制造的幻觉。
于是,他未曾来得及邂逅,生命底bu的真相。相爱若太快,结果也无差别。
还有一首《相见huan》我想和《河传》放在一起说。因为无论是用词还是文字所构设的意境,这两阕词都有相似相近的地方。如果把它想象成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我们几乎可以看zuo是同一个女人,在不同的时间内生活画面,展louchu不同的jing1神状态。
落hua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yang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相见huan》
容若以女子的shen份入笔,描写闺中人教鹦鹉念诗的细节,取景巧妙,用词jing1准。语言的锤炼也是容若所注重和擅长的。容若将她的心情细细画:她镇日思念心上人,奈何不能离开shengong,无可排遣之下,只有调弄鹦鹉,教它念意中人的诗。这阕小令描写人wu外bu的细微动作,反衬人wu内心的波动,gan情细腻婉曲,han蕴无限情韵。风格绮丽,凄婉缠绵。
容若此词当得起"如诗如画"四个字。然而看似风光如画,却至凄凉,明写闺怨,暗指gong怨。伊人入gong,虽不能相见,容若却对她的chu1境gan同shen受。于是,仿佛为她画像一般,他用华丽的工笔,画chu伊人的hua团锦簇的落寞。
窗外落hua凄迷,如梦如幻,屋内麝烟消散,如幻如梦。夕yang又下小楼。我日日如此消磨时光,心境如水烟迷离。落寞如空山落hua。
时光可减尽,愁思却如光yin从无断绝。
为伊消得人憔悴,古人诚不欺我。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这看似风雅的消遣,是我对你无可奈何的怀念。是谁说过的,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能zuo的就是不再忘记。
相见huan——单从字面上来解,真是令人huan悦的事,是人生繁华似锦的假象。若走过,看见它断bi残垣的另一面——乌夜啼,心里的白月光就会慢慢被黑se遮蔽。写chu最好《相见huan》的人,并不是容若,而是李煜。同样是赤子心的人,重光太悲了,他的两首《相见huan》都是大悲无言之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shen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luan,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tou——
《相见huan其一》
林hua谢了chun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其二》
后主词中所写的虽是个人失去故国的痛苦,但却另有一zhong博大shen厚的思想gan情。即如这首《相见huan》,写的只是林hua,实际象喻着一切mei好的事wu。所写的是个人的悲哀,但又不局限于一己之悲哀。词的形象所表现的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多变、年华易逝的无可奈何的zhongzhong复杂情绪,这zhong情绪远远超chu了个人的shen世之戚,而有着更普遍、更广泛的内容,包容联通了人类所有的悲哀。这一点正如释迦、基督之"担荷人类罪恶"一样。
容若shen上没有亡国之痛,他甚至连家破的那一日也有幸避过,生命里即使有愁也如青青河边草。经历与后主比不是不薄。因此,他的相见huan和后主的相见huan有如佛家说的"小乘"和"大乘"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