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意如,就是那个,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怎样的心情,都可以和你边走边谈的人。
恨不得饱读诗书。然而就是饱读了诗书也跟不上她的才情。
所以,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还要自己担当。这样的担当,她就有。
是了解。是默契。是等你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的情系千里。
是的,这个小女,她一个人吃饭,旅行,到
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弹琴,自己对话谈心。她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但却不张狂;她孤傲,但不顾影自怜;她不会矫情,不故
清
。因此,她会恣肆地享受生之
娱,贪恋一切现世的繁华,也可以为
奋不顾
,但是,她一定不会羁绊在红尘小
里。
她就是这样的不事张扬善解人意。
很认同安意如说"诗词鉴赏本来就是比拼品位的事"。
就像她说:才情这东西比才气妖艳。打比方像汉人的袖长舞和胡人的胡旋舞之别,一个要舞未起,意先到,才气需要凝神细赏;一个是泼天撒地的一场桃
雨,才情要人尚未解意,已自沉迷。才气和才情合二为一时,我们所见的方算是才华,会发光的。
读她的文字,常常读着读着就想到那两句话——君笔底有烟霞,腹有诗书气自华。
正因为这样,她的解读越写意境越开阔。不拘泥于原词的琐碎,而是因此看到由此而来的忧愤,对于人世际遇的沉思。就像纳兰对于情越来越执著,像信仰一般追寻,但是对于世事追求越来越淡,直至视为外之事。这样于他的
情幽婉之中尽显落拓不羁。
她还有一段话,让我良
:都不容易不是吗,有些事,自己知
也就罢了,和别人要不是不谈,要谈起也不过是一带而过。长大了,连父母也成了别人,可以信赖,不可依靠。何况我从来也不觉得把
境拿
来展示就会有什么帮助,世事如此,人心如此,白叫人看了笑话去。
这个女孩,才情于她,正如她的
丽容颜一样是天生的。
而安意如,也是这样。她读诗词,沉浸它所营造的意境,欣赏古人的意趣盎然,但不会沦陷于它的凄婉怨念。
(全文完)
可是她却说:不觉得自己,只觉得我们都是平静的人。
她的品位,毋庸质疑。这样的品位,只有才气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人渐行渐远,渐渐了然的岁月沉淀。
真的,就是这样。有些话,说给懂你的人会会到知遇之
的温
。但是不懂的话,徒多了失落和伤
。不如不说的好。
然后开始郁闷,轻叹我怎么就这样轻狂地自以为是地了她的朋友。
这是安意如和容若重逢最好的时候。不迟不早。就在这一刻。心中意旖旎,却没有了丝毫煎熬困惑。
,在这时候带来的只有愉悦的自由轻松,相知相惜,却不牵绊。
诗词,原本就应该是这样来读的。
南女的沉静恬柔,但是,这温婉之中又有着汪洋的洒脱放恣。
还有这句话好,对父母可以信赖,不可依靠。渐渐地,还要反过来给他们依靠才是。
我一直觉得,不是
情,还是友情,终极的目的不是归宿,它真正的境界应该是理解,是默契——是要找一个可以边走边谈的人。
因为她在过了这个男人之后,不再眷恋,只有眷念。就像一个陈年老友,相知相惜,又有着一般朋友所没有的潋滟低回,像是他已经给了终
的特权,比杨过赠予郭襄的三
银针还要潋滟却坦白。
对于相着的那个人,或许可以依靠。但并不是时时,不是事事,不是永远都可以信赖的。只是此一时的彼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