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说家是一个存在的研究者,这意味着他与一切现实、他理的一切题材都保持着一
距离,这个距离是他作为研究者所必需的。无论何
现实,在他那里都成为研究存在以及表达他对存在之认识的素材。也就是说,他不立足于任何一
现实,而是立足于小说,站在小说的立场上研究它们。
存在不是抒情诗,小说不应把生活抒情化。
其实,小说之与哲学结缘由来已久。凡是伟大的小说作品,皆包着一
哲学的关切和
光。这并不是说,它们阐释了某
哲学观
,而是说,它们总是对人生底蕴有所关注并提供了若
新的
刻的认识。仅仅编故事而没有这
哲学内涵的小说,无论故事编得多么
彩,都称不上伟大。令昆德拉遗憾的是,他最尊敬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只重视诗,忽视了小说,而“正是在小说的历史中有着关于存在的智慧的最大宝藏”他也许想说,如果海德格尔善于发掘小说的材料,必能更有效地拓展其哲学思想。
的使命不是陈述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而是揭示存在的尚未为人所知的方面。如果仅仅陈述事情,不这些事情多么富有戏剧
,多么引人
胜,或者在政治上多么重要,有多么大的新闻价值,对于阐述某个哲学观
多么有说服力,都与存在无关,因而都在小说的真正历史之外。
在研究存在方面,小说比哲学更有优势。存在是不能被
系化的,但哲学的概念式思考往往倾向于
系化,小说式的思考却天然是非系统的,能够充分地容纳意义的不确定
。小说在思考——并不是小说家在小说中思考,而是小说本
在思考。这就是说,不只是小说的内容
有思想的
度,而且小说的形式也在思考,因而不能不
有探索
和实验
。这正是现代小说的特
。所谓“哲学小说”与现代小说毫不相
“哲学小说”并不在思考,譬如说萨特的小说不过是萨特在用小说的形式上哲学课罢了。在“哲学小说”中,哲学与小说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昆德拉讽刺说,由于萨特的《恶心》成了新方向的样板,其后果是“哲学与小说的新婚之夜在相互的烦恼中度过”
海德格尔本人也不能概括地说明什么是存在,昆德拉同样不能。然而,从他对以往和当今小说的批评中,我们可以知存在——以及以研究存在为使命的小说——不是什么。
今日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人在编写和版小说,其总量不计其数。然而,其中的绝大
分只是在小说历史之外的小说生产而已。它们生产
来只是为了被消费掉,在完成之日已注定要被遗忘。
一个小说家必须备存在的
光,看到比现实更多的东西。然而,许多小说家都没有此
光,他们或者囿于局
的现实,或者习惯于对现实作某
本质主义的
象,把它缩减为现实的某一个层面和侧面。昆德拉借用海德格尔的概念,称这
情况为“存在的被遗忘”如此写
来的小说,不过是小说化的情
、忏悔、自传、报
、说教、布
、清算、告发、披
隐私罢了。小说家诚然可以面对任何题材,甚至包括自己和他人的隐私这样的题材,功夫的
下见之于对题材的
理,由此而显
他是一个
癖或窥
癖患者,还是一个存在的研究者。
对于昆德拉的一普遍误解是把他看
一个不同政见者,一个政治
作家。请听昆德拉的回答:“您是共产主义者吗?——不,我是小说家。”“您是不同政见者吗?——不,我是小说家。”他明确地说,对于他,
小说家不只是实践一
文学形式,而是“一
拒绝与任何政治、宗教、意识形态、
德、集
相认同的立场”他还说,他憎恨想在艺术品中寻找一
态度(政治的,哲学的,宗教的等等)的人们,而本来应该从中仅仅寻找一
认识的意图的。我想起尼采的一个
气相反、实质相同的回答。他在国外漫游时,有人问他:“德国有哲学家吗?德国有诗人吗?德国有好书吗?”他说他
到脸红,但以他即使在失望时也
有的勇气答
:“有的,俾斯麦!”他之所以
到脸红,是因为德国的哲学家、诗人、作家丧失了独立的哲学、诗、写作的立场,都站到政治的立场上去了。
三存在不是什么
存在不是戏剧,小说不应把生活戏剧化。
如果说在政治和商业、宗教和世俗、传统和风尚、意识形态和行思
、社会秩序和大众传媒等等立场之外,小说、诗还构成一
特殊的立场,那么,这无非是指个
的立场,
学的立场,独立思考的立场,关注和研究存在的立场。在一切平庸的写作背后,我们都可发现这
立场的阙如。
小说以研究存在为自己的使命,这使得小说向哲学靠近了。但是,小说与哲学的靠近是互相的,是它们都把目光投向存在领域的结果。在这互相靠近的过程中,代表哲学一方的是尼采,他拒绝系化思想,对有关人类的一切
行思考,拓宽了哲学的主题,使哲学与小说相接近;代表小说一方的是卡夫卡、贡布罗维茨、布洛赫、穆齐尔,他们用小说
行思考,接纳可被思考的一切,拓宽了小说的主题,使小说与哲学相接近。
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不只是一文学
裁,更是一
看生活的
光,一
智慧。因此,从他对小说的看法中,我读
了他对生活的理解。用小说的智慧看,生活——作为“存在”——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不是什么呢?
存在不是理,小说不是
只有在小说的历史之内,一作品才可以作为价值而存在。怎样的作品才能
小说的历史呢?首先是对存在作
了新的揭示,其次,为了作
这一新的揭示,而在小说的形式上有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