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现代技术的危险何在(2/2)

“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的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

定在人上实行报复,在技术过程中,人的个差别和价值也不复存在,一切人都变成了执行某功能的技术人员。事情不止于此,人甚至还成了有朝一日可以计划制造的“人力质”不幸运还是不幸,海德格尔活着时赶上了人工授之类的发明,化学家们已经预言人工合成生命的时代即将来临,他对此评论:“对人的生命和本质的攻已在准备之中,与之相比较,氢弹的爆炸也算不了什么了。”现代技术“早在原弹爆炸之前就毁灭了事”总之,人和自然事两方面都丧失了自的本质,如同里尔克在一封信中所说的,事成了“虚假的事”人的生活只剩下了“生活的假象”

199711

既然现代技术的危险在于人与世界之关系的错误建构,那么,如果不改变这建构,仅仅克服技术的某些不良后果,真正的危险就仍未消除。路在哪里呢?有一个事实看来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现代技术发展的步伐,人类也决不可能放弃已经获得的技术文明而复归田园生活。其实,被讥为“黑森林的浪漫主义者”的海德格尔也不存此幻想。综观他的思路,我们可以看,虽然现代技术的危险包在技术的本质之中,但是,技术的方式之成为人类主导的乃至惟一的生存方式却好像并不有必然。也许路就在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在保留技术的视野的同时,再度找回其他的视野呢?如果说技术的方式源于传统的形而上学,在计算思维中遗忘了存在,那么,我们能否从那些歌家园的诗人那里受到启示,在冥想思维中重新悟存在?当然,这条路未免象而渺茫,人类的命运仍在未定之中。于是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海德格尔留下的最后手迹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技术本质在现代的统治是全面的,它占领了一切存在领域,也包括文化领域。在过去的时代,学者都是博学通才,有着自己的个和广泛兴趣,现在这样的学者消失了,被分工严密的专家即技术人员所取代。在文学史专家的里,历史上的一切伟大文学作品都只是有待从语法、词源学、比较语言史、文学、诗学等角度去解释的对象,即所谓文学,失去了自的实质。艺术作品也不复是它们本所是的作品,而成了收藏、展览、销售、评论、研究等各活动的对象。海德格尔问:“然而,在这活动中,我们遇到作品本了吗?”海德格尔还注意到了当时已经现的信息理论和电脑技术,并且尖锐地指,把语言对象化为信息工的结果将是语言机对人的控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