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古驿dao上的失散
杨绛先生chu新书,书名叫《我们仨》。书chu之前,已听说她在写回忆录并起好了这个书名,当时心中一震。这个书名实在太好,自听说后,我仿佛不停地听见杨先生说这三个字的声音,像在拉家常,但满han自豪的意味。这个书名立刻使我gan到,这位老人在给自己漫长的一生zuo总结时,人世的zhongzhong沉浮荣辱都已淡去,她一生一世最重要的成就只是这个三口之家。可是,这个令她如此自豪的家,如今只有她一人存留世上了。在短短两年间,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锺书先后病逝。我们都知dao这个令人唏嘘的事实,却不敢想像那时已年近九旬的杨先生是如何度过可怕的劫难的,现在她又将如何回首凄怆的往事。
回忆录分作三bu。其中,第二bu是全书的nong1墨,正是写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的。第一bu仅几百字,记一个真实的梦,引chu第二bu的“万里长梦”第三bu篇幅最大,回忆与钱先生结缡以来及有了女儿后的充满情趣的岁月。前者只写梦,后者只写实,惟有第二bu的“万里长梦”是梦非梦,亦实亦虚,似真似幻。作者采用这样的写法,也许是要给可怕的经历裹上一层梦的外衣,也许是真正gan到可怕的经历像梦一样不真实,也许是要借梦说chu比可怕的经历更重要的真理。
长梦始于钱先生被一辆来路不明的汽车接走“我”和阿瑗去寻找,自此一家人走上了一条古驿dao,在古驿dao上相聚,直至最后失散。这显然是喻指从钱先生住院到去世——其间包括钱瑗的住院和去世——的四年半历程。古驿dao上的氛围扑朔迷离乃至荒诞,很像是梦境。然而“我”在这条dao上奔波的疲惫和焦虑是千真万确的,那正是作者数年中奔波于家和两所医院之间境况的写照。一家三口在这条dao上的失散也是千真万确的“梦”醒之后,三里河寓所里分明只剩她孑然一shen了。为什么是古驿dao呢?因为这是一条自古以来人人要走上的驿dao,在这条dao上,人们为亲人送行,后亡人把先亡人送上不归路。这条dao上从来是一路号哭和泪雨,但在作者笔下没有这些。她也不去描绘cui人泪下的细节或裂人肝胆的场面,她的用笔一如既往地节制,却传达了yu哭无泪的大悲恸。
杨先生的确以“我们仨”自豪:“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这样的话绝不是寻常家ting关系的人能够说chu。这样的话也绝不是寻常生命态度的人能够说chu。给她的人生打了满分的不是钱先生和她自己的卓著文名,而是“我们仨”的遇合,可见分量之重,从而使最后的失散更显得不可思议。第二bu的标题是“我们仨失散了”第三bu的首尾也一再chu现此语,这是从心底发chu的叹息,多么单纯,又多么凄惶。读整本书时,我听到的始终是这一声仿佛轻声自语的叹息:“我们仨失散了,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
失散在古驿dao上,这是人世间最寻常的遭遇,但也是最哀痛的经验。《浮生六记》中的沈复和陈芸,一样的书香人家,恩爱夫妻,到tou来也是昨huan今悲,生死隔绝。中dao相离也罢,白tou到老也罢,结果都是一样的。夫妇之间,亲子之间,情太shen了,怕的不是死,而是永不再聚的失散,以至于真希望有来世或者天国。佛教说诸法因缘生,教导我们看破无常,不要执著。可是,千世万世只能成就一次的佳缘,不guan是遇合的,还是修来的,叫人怎么看得破。更可是,看不破也得看破,这是惟一的解脱之dao。我觉得钱先生一定看破了,女儿病危,他并不知情,却忽然在病床上说了这样神秘的话:“叫阿圆回去,叫她回到她自己家里去。”杨先生看破了没有?大约正在看破。《我们仨》结尾的一句话是:“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dao。我还在寻觅归途。”很可能所有仍正常活着的人都不知dao家究竟在哪里,但是,其中有一些人已经看明白,它肯定不在我们暂栖的这个世界上。
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