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节(2/2)

淑贞从那以后学会了发呆,正着一件事,她会突然停下来,冲着什么地发呆片刻,然后自己问自己:大秀不知啥呢?这么问完了她才清醒过来。

逢到年呀节的,她对大秀的思念和挂记达到了峰。每次过年过节吃饭时,她总是在大秀在家时常坐饭桌的位置上摆一只空碗,把一些饭菜夹到那只空碗里,然后絮絮叨叨地说一些大秀在家时的。叨叨絮絮中,淑贞就动情了,泪就了下来,得一家人都没心思吃饭,于是就不年不节的了。

那些日,淑贞的觉睡得少,她总是数次醒来,然后披衣而坐,望着睡梦中的大秀,这么看,那么看,总也看不够的样

有时大秀时间长了不给家里写信,淑贞的心就悬了起来,她三四促地让大林给大秀写信,她总是亲手把信扔在邮箱里,直到大秀来了信,她才长吁一气。

淑贞的心便提了,从那以后,她开始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了。淑贞没读过书,不认识字,她一狠心,买了一个半导收音机,整天的,她都会把半导开着,收听国内外的一些大事。

仅有这些仍显得不够,她在拾废品的过程中,把拾到的废报纸,她认为可能有重要大事的,抖净,抚平,然后拿回来让大林读给自己听,大林刚开始还显得比较有耐心,逐条地念给她听,后来就烦了。不再读那些过时的新闻。她就求小秀,那时小秀已经读初中了,通常的字也认识了,正是想表现自己的年龄。每天晚上吃完饭之后,小秀都会字正腔圆地为母亲读上一阵报纸。母亲在新闻里,一会儿把心放下了,又一会把心了。她就在这松松中,提心吊胆地过着日

晚上睡觉的时候,母亲把大秀的被铺在自己的边,她一遍遍地问东问西。大秀告诉母亲,兵团战士如何在草原上开荒,又如何在夜晚背钢枪风冒雪地巡逻,这一切大秀在信中都说过,已经不新鲜了,但还是听得她心里一的。

淑贞那些日一趟趟跑街办事,询问下乡知青回城怎么办手续,一趟又一趟,终于没获得什么新展。

以大林为首的三个孩,都怕过节。

么近,战争态势又一即发。

陆续的,开始有下乡的知青返城了。母亲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她一次次让大林写信询问大秀什么时候才能返城。大秀的回信很让她摸不着脑,大秀一会很乐观,一会又很悲凉。悲凉的时候大秀就说些豪言壮语,例如,扎边疆志不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后来大秀才说了实话,他们这批知青很多,回城的名额很少,一般人是得不到这个名额的,那是有门路的人才能争取到名额的。

分别的日终于到了,大秀还是离开了家,离开了这座城市,回到了乌拉普。那些日淑贞就跟丢了魂似的,她喊每个孩的名字,都会脱喊大秀的名字。

大秀下乡后的第二个节,千里迢迢地回来过了一次年,大秀在母亲里变了,变得了,壮了,也黑了。母亲不认识似的摸着大秀的手,左看右看,恨不能把大秀看到里。那几天,是一家最闹最幸福的时光。

淑贞开始节衣缩,她把钱攒下来,买一些吃打成包寄给远在内蒙的大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