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节(2/2)

大林终于在厂院的临时住房里挤了一间,兴兴地结婚了。他很少回来,因为他每次回来,母亲又是泪又是絮叨地说大秀,把几天积攒起来的好心情都破坏了。他的日过得也,拿不更多的钱资助大秀。

母亲更频繁地走街串巷去拾垃圾废品,一分一的钱攒起来,于是,每隔一段日,她便把三、五元钱通过邮局寄给大秀,每次大秀来信都说:妈,钱就别寄了,我们现在好的,都习惯了…

大秀用茶招待母亲,母亲喝了第一茶便吐了来,她不习惯那。大秀没有办法,只能用玉米碴招待母亲,建设兵团天天,却吃不到麦,这些玉米碴还是从内地运来的,定量地供给这些的人。但是他们仍然相信,人定胜天,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下去的麦,在秋天到来的时候,会一望无际,万顷麦田翻金海,这是他们的理想。母亲捧着碗,喝着粥,泪就了下来,她又想起了60年那个难过的冬天。蒙古女婿显得很朴实,他着生的汉语,一地叫妈。大秀的第一个孩生了,不够,几个月的孩只能去喝茶。大秀瘦得包骨,两灯笼似地。见着这一切,母亲的心都要碎了,她难过,伤心。她不顾蒙古女婿和大秀的留劝,毅然地告别了乌拉普,辗转着回到了城市。她一回到家,便一扑倒在炕上,嚎啕大哭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为受苦的大秀,还有自己尚不懂事的外孙。母亲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的母亲,发一下白了一半,脸上的纹路也了许多。

先坐火车,再坐汽车,坐了汽车又坐汽车,三倒两转,昏天黑地,她足足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星期,才辗转着到了乌拉普。母亲的现使大秀一家惊呆了,她梦也没想到,母亲会千里迢迢地跑来。大秀在母亲到达之前,一直没有收到弟弟小林写的信,直到母亲在大秀家住了十几天,要走的一天,那封信才落到大秀手中,从这封信辗转的天数上来看,乌拉普是多么偏僻之地呀。

大秀家并不像人们想像的住的是蒙古包,他们也住土房,是打垒成的,这和内地的土坯房多少有些差别。蒙古包是有的,那是放牧季节,人们用驮着,放牧到哪里,便在哪里住上一夜,不过这几年已经不时兴放牧了,牧场统统被翻耕上了麦,可惜麦收获却很可怜,有时还抵不上下去的多。大秀这些人的日便可想而知了。但呀,羊呀的仍比内地的多,他们吃不上麦,便吃砖,喝茶,但这些东西太金贵了,不是客人门,他们是不会拿这些东西的。

小秀也结婚了,小秀的婚礼的档次比大林的档了许多。是一辆上海轿车挤胡同把小秀拉走的。小秀不住这小房了,而是住了楼房,和公公婆婆住在一,小秀偶尔回来看望母亲,每次回来都是市府大院长长短短的,公公就住在市府大院里,她有千万条理由批判生她养她的大杂院。每次回来她总是说:妈,你别再捡破烂了,多丢人呢,以后我养你和小林。说是这么说,并没见她拿一分一厘,只是在年呀节的给母亲捎来一条鱼,一盒月饼什么的。

母亲仍早晚归地去拾破烂。

后来,每到吃饭的时候,三个孩端着碗在饭里夹了些莱,他们都躲到一旁去吃了。淑贞泪朦胧地正叙说大秀时,一抬见三个孩都远离她而去,泪更加汹涌地来。她骂三个孩没良心,没人味,忘了他们的妹妹和了。

小林每次读的来信时,母亲都泪涟涟。

从那以后,大秀长大秀短的又回到了嘴边。每次吃饭,只要一端起饭碗,她就开始叙说大秀,以及大秀的生活。然后她泪汪汪地冲大林和小秀说:你们要是还有良心,就从牙里挤寄给大秀,大秀的日苦哇。说到这泪来。几次三番地说罢之后,大林在自己准备结婚的费用中,拿了五十元钱寄给大秀,小秀在商场里为大秀选购了一件削价的衣服寄给了大秀。小林还在上学,没有经济来源,只好作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