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注意的是,邵元冲所述“战争发动及攻击计划”之中,在十一行负责人名单中,提到的人名是陈英士、吴忠信、黄鸣球、杨虎、孙祥夫、夏尔玙、薄明、阚钧、沈侠民、朱霞、谭斌、陆学文、姜汇清、曹叔实、杨靖波、余建光、杨沦白、周淡游、邵元冲十九人,却独独不见蒋介石。
邵元冲又透,肇和起义真正的元勋是杨虎。他说杨虎才是真正上第一线、攻下肇和军舰的人。最后因为其他原因
合不上“杨君知已无可为,不得已易装泅
而遁。”杨虎在肇和起义后,一九一八年在孙中山手下
大本营参军,后来任湖北军总司令。一九二二年又
孙中山总统府参军。这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逃到军舰上,杨虎一直是护卫者。孙中山由楚豫舰上转到永丰舰是六月二十三日,直到二十九日,蒋介石才到。
事实上,蒋介石的重要,只是在“策动”、在提
计划而已。可是,细看他所拟定的计划书原文,却发现肇和起义的实行,和计划书
本南辕北辙。计划书中明明有这样的结论:
合人。一八八四年生,十七岁时候,
江南武备学校。二十二岁(一九O五年)毕业后,
到
带(营长)级的军官。二十三岁(一九O六年)时候,由杨卓林介绍,秘密加
同盟会;搞革命。第二年(一九O七年),杨卓林谋刺清朝两江总督端方不成,被杀,吴忠信密谋日亟,被端方怀疑,不准他再带
队,改任标(团)司令
正执法官。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吴忠信参与光复南京,任总司令
总执法官,兼兵站总监。一九一二年孙文任临时大总统,吴忠信任首都警察总监。二次革命失败后,亡命日本。一九一五年十二月五日,参加肇和起义。一九—七年到一九一八年间,在陈炯明任第一军军长、许崇智任第二军军长时候,吴忠信任第七支队司令兼汀州绥靖主任,当时蒋介石是第二支队司令官。从这些吴忠信的记录看,他早年的风光,显然在蒋介石之上,蒋介石所有的参加肇和起义等事迹,吴忠信都有,而吴忠信早在民国元年就
上首都的警察总监,其革命历史之悠久,更是先声夺人了。肇和起义,据邵元冲《肇和战役实纪》,司令长官是陈英士、参谋长是吴忠信,吴忠信位在蒋介石之上。从一九一六年杨庶堪等联名信上的排名,仍可证实到这一
。如今国民党改写历史,变成了上司“追随”起属下来了。(参阅邵元冲《沪军都督陈公英士行状》与邵元冲《肇和战役实纪》)
杨虎在无情的政坛上局,竟因而在历史上也
了局,真不可说也,必须要还其历史上的原位。肇和起义的真相是:杨虎是主角,蒋介石只是
角。
但是事实上呢?肇和起义却明明是从先拿海军着手。可见《蒋总统秘录》所说“计划为陈其所采纳。在后来被称为‘肇和起义’的一页史迹,就是依据这个计划
行”的话,是完全没有
据的。邵元冲《肇和战役实纪》述及“战役真相及失败情形”两次提到蒋介石,但都排名在吴忠信、杨沧白之后,并且完全没提肇和起义是照蒋介石计划执行的。
一九一六年四月,蒋介石又协助杨虎攻打江要
。《蒋总统秘录》第四册有《总统领导袭取江
要
》一节,写“以江苏省为活动重
的中华革命党,在陈其
指挥之下,正争取着发难的机会”“被列为第一目标的,是在距离上海西北约一百三十公里的‘江
要
’。江
居于长江东
海、江面陡然宽阔的地理位置:将雄踞在那里的要
夺取过来,是扼死袁世凯海军活动的战略。”《秘录》所引乃
据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七日蒋介石对庐山军官训练营第二期学员的演讲——“革命军官必
的要素”其中说袭取江
要
之役,袭到最后,同志“都纷纷逃跑了,只留我自己一个人在江
炮台上”此一说法,跟
思诚在《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一书中所记不合,亦与杨虎在《肇和兵舰起义事纪》一文所述有异。杨虎明言与蒋介石一
儿离开江
要
,并且于离开前还救了蒋介石一命。杨虎在文章最后,殷殷以人当以“义气
情”、“宁稍重
情”为期许,似乎是别有
意的。他说革命党在成功后“投机分
,力思羼
”显然是有
而发的。
海军不能防护制造局不过壮制造局之声势而已,而其所持者陆上炮队也,防御工亭也。吾军所缺者,炮队也。以无炮队故不能破坏其防御工亭,即不能陷落其制造局之要也。若有炮台为之
据,则制造局无不下之理,而海军亦所壮其威也。惟制造局附近炮队营野炮无几,且敌军防备严重,而地势又在敌军包围之中,即或占领,亦难久持,况无步兵为之掩护,必易为敌军所扑灭也。鄙意以为占领其沪上附近各炮队三分之二,即占领其驻扎炮队地
二
,虽无海军为之补助,亦必可以横行淞沪也…
昨日计划以海军为据地,再三思虑,终非完全之策。以后海军戒严,及敌军注意防备海军以前比较,不啻数倍已也。且黄浦戒严,其两岸行动不胜其难;况运动
上警察,亦非数日间可以见效也。吾军若注全力于海军,其事甚难,其效非易。为今之计,不如舍此而他图,或不偏重海军而与陆军并重,或先图陆军而以海军为从也。兹以各计划缮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