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节毁灭zhong子之蒋介石评传(2/3)

复兴社组成后,蒋介石兼任社长,特务长即由笠担任。一九三二年,蒋又派兼任陈立夫主持的军委会调查统计局第二长,以便公开搞特务。军统正式成立后,笠因蒋之授意,一手包办工作、人事、经费等等,直接对蒋负责。军统从武汉撤退到重庆后,编制愈来愈大,显然蒋介石靠特务巩固权势,特务组织当然愈大愈好。据曾任军统总务长的沈醉估计,在抗战期间“各名称的特务训练班有四十多个”又说:

内勤工作的特务有一千四百多人,都集中在重庆罗家湾军统局局本和磁乡下办事。内勤和外勤最多时近五万名,除在国内设区、站、组和爆破、破

中统之外,还有军统,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也是在一九三八年三月于武昌珞珈山举行的国民党全国临时大会上决定设立的。蒋介石把中统给徐恩曾、把军统笠。虽是副局长,但有实权。军统的前是复兴社的特务,特务的前则是军事委员会的密查组,原由笠等十个人搞起来的。

足见蒋极为重视这个三青团,亲自督促、亲自定。成立之后,陈诚、朱家骅、张治中先后任书记长。康泽一直是支,最后由蒋经国夺取领导地位。但是三青团并没有使复兴社(蓝衣社)、青白社(CC系)等小组织消失,实际上成为这些小组织争夺的另一小组织,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反而更趋激烈,并未能如蒋介石所宣称的,使三青团成为网罗全国优秀烈青年及革命分之惟一组织。其活动仍甚秘密质,在学生和教师中从事特务活动,打小报告,检举左派之类。蒋介石号召三青团“聚集全国青年,力行抗战建国纲领”固然也在敌后沦陷区从事谍报与恐怖活动、提供战地服务等等,然而抗日之余,更积极防共,甚至共产党据地行宣传、破坏、捣、暗杀等工作。有趣的是,三青团的最大敌人乃来自国民党内。三青团原是蒋氏授意下的党内产,带有来自母的遗传因,成为争权夺利的竞技场,造成更为复杂的国民党党内纠纷。三青团团员人数持续增长,从一九三八年下半年的一千余人增加到一九四五年的百万人,俨然已成党内之党,难怪于抗战胜利之后,闹着要与国民党分家。其实,蒋介石既是国民党的总裁,又是三青团的团长,如何分法?还不是在蒋之训斥下,党团合并。合并虽合并,仍走回党内派系纷争的老路。

余自京至汉对于此文,凡五易其稿,终觉不惬意。最后所发表者,乃潘公展君所起草而余为之酌加修并经蒋公亲自改者也。(《陈布雷回忆录》,页八十一)

蒋介石以三青团为“惟一的组织”并不确实。三青团成立不久后的一九三八年八月,又在国民党中央党设立“中央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将特务组织半公开化,由秘书长朱家骅任局长,实际任务则由副局长徐恩曾负责。负责些什么任务呢?主要是对付共产党、监察国民党党员,以及执行其他特工。一九三九年元月以后,中日战争已胶着状况,蒋介石又把心思放在应付共产党,中统更着重查防共党以及其他政治异己分,从外围监视到内渗透,特务细胞扩展到学校、工厂和其他社会团,除了中共驻渝代表以及较为著名的知识分或民主人士,不敢公然抓人外,其余无论个人或团,一经发觉,立予逮捕或破坏。中统的特务还打延安,收共产党叛徒;混校园,组织特务学生,如沙坪坝中央大学的生路社、民锋社、自社,版刊宣传,并监视与制作黑名单的工作。中统再据黑名单,用方式打击不听话的学生。据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中统局在国民党五届十中全会中提的对共党方略的报告,抗战期间自一九四○年至一九四二年期间,有八千一百九十四名共产党员被捕、一万一千三百七十九名共产党员自首。再看中统徐恩曾所拟、陈布雷修订、蒋介石定的《防制异党活动办法》的秘密文件,更可见中统的主力几乎全用在反共、防共,而非抗日。甚至与日本人合作的汉合作,以打击敌后的共产党活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