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节搞假民主的恶果(2/5)

蒋介石要请胡适竞选总统,并由他亲自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名,可是会中除吴稚晖与罗家两人赞同蒋的提议外,其余席者都决主张蒋为候选人,蒋乃中央常会决定,中常会决定拥蒋,于是胡适竞选总统的曲落幕。这一段历史正如当年所发生的,真实不误;蒋、胡之间的联系人是王世杰,王对此事有纪录,胡本人亦曾记此事。但怎样来解释这件事呢?王世杰向胡适说,据中华民国的宪法:总统无实权,所以蒋情愿屈居胡下,当有实权的行政院长。这解释似乎言之成理,然事后证明,宪法问题难不倒蒋介石。老蒋当年哪里会为此小问题,而不愿大总统呢?王又代蒋转告胡,蒋不当总统以便戡。这从现实的考虑,当然有可能。如果再略事发挥一下,蒋一心一意要戡,极需国人的大力支援,把胡适牌打来,自可赢得山姆大叔的好?选不过,冷静地想一想,蒋介石如果真的持不当总统,真的想请胡适竞选,他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他的中央常会居然敢否决他的提议,是怎么回事呢?这位人对他的执会、常会竟如此没有影响力吗?如果说是虚情假

四月九日,蒋介石以国府主席份到会场施政报告,主题不外经济与军事,他都表乐观。他说法币准备金额庞大,经济问题并不严重,更郑重宣示:“政府对剿匪军事有绝对把握,信黄河以南匪,在六个月内可肃清,保证共匪要控制中国绝不可能。”(引自司既明《蒋介石国大现形记》,页一六七至一六八)他好像忘了两年前说过三到五个月内消灭共匪的话,现在改说六个月内肃清黄河以南匪,又是胡言语。这个时候国民党在前方一直打着败仗,而这些败仗都是他亲自遥控指挥的,岂能不知败相,竟毫无顾忌,睁说瞎话,而代表们于听完报告后,居然“掌声凡数十次”亦可旁证这些代表所代表的是什么民意?

视。我们不因戡而延缓宪政的实施;反之,我们正因为要保障宪政的成功,不能不悉力戡,以铲除这个建国的障碍与民主的敌人。”

不过,来自东北的代表可捺不住,因为明明国民党在东北节节败退,情况如此之糟,还要说不负责任乐观的话。他们不敢直接向蒋介石开炮,把箭指向蒋介石手下的红人参谋总长、又在东北主持过军政五个月的陈诚,要求“请杀陈诚以谢国人,以振军心”在军事检讨会上,请求发言者特别踊跃,也就不足为奇了。

“余地”很容易被视为“客气”并不影响“接受”故胡适想了一晚之后,于四月一日愚人节晚上去看王世杰“最后还是决定不”显然“难以相信是真的”(“toogoodtobetrue”)?选但是蒋介石仍在四月四日召开的国民党临时中全会上,宣读一篇预备好的演说辞,声明他不候选,提议一个无党派人来候选,并替候选人开了五条件:一、守法,二、有民主神,三、对中国文化有了解,四、有民族思想、护国家、反对叛,五、对世界局势、国际关系有明白的了解。虽未指名姓此候选人为谁,但胡适自己说:“在场与不在场的人都猜想是我?选”(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六册)

三月三十一日,胡适真的“严重地”考虑起来,上午约周鲠生来谈“请他替我想想”;下午又与王世杰长谈三小时。最后当日晚上八一刻,王世杰来讨回信,胡适接受了。不过胡适接受仍留有余地,他要王世杰转告几

国大的重戏当然是选举总统,其实是选举蒋中正为总统,但是国大一开幕,蒋却戏剧的准备放弃竞选总统,颇堪玩味。就在国民大会开幕后一日,也就是三月三十日,蒋介石就派王世杰传话给胡适,将宣布自己不竞选总统,而提胡适为总统候选人,他自己愿行政院长。这突如其来的“击”连聪明的胡适都被“迷”倒了,在日记中写

第一、请他考虑更适当的人选。第二、如有困难、如有阻力,请他立即取消,他对我完全没有诺言的责任。(《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六册)

我承认这是一个很聪明、很伟大的见解,可以一新国内外的耳目。我也承认蒋公是很诚恳的。他说:“请适之先生拿勇气来”但我实无此勇气。(《胡适的日记》手稿本第十六册)

北方代表在宴会上甚至当面促蒋介石效诸葛亮挥泪斩谡,蒋介石的回答很妙,他说:“我不是诸葛亮,陈诚也不是谡,怎么叫挥泪斩谡?”他似乎不知诸葛亮为什么要斩谡。谡失街亭当斩,陈诚失东北不当斩吗?不过话说回来,失街亭是谡自作主张的错误,而失东北乃陈诚执行蒋介石命令之故,该斩的是蒋介石自己。蒋介石听到请杀陈诚,能不如同受,怒形于吗?他能杀一个替他背黑锅的人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