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节从巧取黄金到豪夺黄金(2/6)

上海那时戒严宵禁,老百姓只好在天晚上,藏在黄浦滩四周,或在陋巷里、或在舢板内,等待清早五的解除宵禁。清早五一过,黑压压的人山人海,就从四面八方蜂拥中央银行,争取优先兑换。顿时万攒动,不通。上海警察局派队——“飞行太保”骑在上,挥动鞭打人,可是都无济于事,每天被挤死踩死挤伤踩伤的,随可见。李敖那时去买书,经过黄浦滩,已无法在路上通过,只有踩着舢板,绕而行。这目睹怪现状,也真二千年所未也?选

好可怕的蒋氏父的“经济学”?选祸国殃民到这步田地,这是哪门“经济学”?选“经济学”是要在等学府里读的,岂可在十里洋场上带着警察去读?蒋介石把国家金命脉到自称“人”(蒋经国到上海中央银行正式办公时自称,见其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三日记)的儿的手里,此真“儿戏”了?选

金圆券演变到抢购与贬值,有离奇的画面现。先是全国发生了抢购资的风。上海的四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被抢购一空,人心惶惶,天下大。接着金圆券速贬值,贬值得价不但早晚不同,甚至一小时内都不同。市面商店本来挂上牌,上写“目下一言为定,早晚市价不同”后来变动太大,价目表要随时改贴。那时李敖是初中一年级学生,在饭店吃碗面,门的价钱和门就不一样。前一次价目表上的墨还没,新的价目又贴上去了。这目睹怪现状,真二千年所未有也?选

介石训的细节:

金圆券发行不到三个月,十一月十一日,政府全无办法了,尔反尔,又准人民持有金圆外币了,并同意以金银券兑回,但是比率却于三个月前政府买的五倍?选用的是抗战期间黄金储蓄和金公债的老,失信于民,自不消说。但是老百姓即使大吃亏、特吃亏,也宁要黄金,不敢再领教金圆券了。于是,向黄浦滩中央银行挤兑黄金的大狼,就立刻展开。

据当时的一篇纪录——罗雅谷写的《人海战术挤兑黄金》,有这样的几段:

追随蒋经国打虎的共犯王升,在《经国先生无私无畏的人格》中回忆:“限价一放,一个月的薪,拿到的金圆券,到了第二天,那就只能吃一碗豆浆、几油条,国家就不能收拾。”其实,这话还太保留了的。岂止一个月的薪变成“一碗豆浆、几油条”贬值的严重,其实连一碗、几都买不到了。蒋经国的老师吴敬恒,在金圆券初行之时“尚为万元之富翁”但是,一场币制改革下来,最后换到新台币一百四十七元而已?选(张文伯《吴稚晖先生传记》,页一八六)——连蒋家的忠仆都被害得家破人穷如此,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依然黄金,几家能够耶?

据说打仗有所谓“人海战术”我没有看见过,也不能想象,用人海战术挤兑黄金,包围中中农的四行堡垒,击溃政府的金圆

经过宋龄一夜的“攻势”次晨蒋经国蒋介石卧室,大约半小时来,即现丧气的表情。接着蒋介石来接见文武大员,说:“人人都有亲戚,叫亲戚大大丢脸的事情,请你们各位想一想,谁又能够真正铁面无私呢?我看这个案打消了吧?选”大家一听此言,只得诺诺而退。这次胜利属于宋龄。蒋经国经过这件事的打击,仰天长叹:“我只有先在家尽孝,尔后对国尽忠了?选”小蒋因此辞职,上海人从此看不起他,金圆券更一跌再跌,市场现抢购货xdx。结果搞得死了人买棺材也得由棺材店派伙计去“验明正”以免有人囤积棺材。小园一带的女鞋,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不论大脚小脚穿的各鞋,都被抢购一空。

蒋经国在这年十一月初《上月反省录》中自

金圆券发行数目之大,造成了十月初的所谓抢购运动。由此而发生市场波动,一天不如一天的坏下去了,自己觉到用下去的力量,已不十分有效了,在经济方面讲,是因为金圆券发行的数字太大,到都是钞票,而这许多钞票,都是无路可走,所以造成了市场的混,吴蕴如来信说:“官吏白了两个月的工作,民众白吃了两个月的苦,并且穷的愈穷,而富的还是一样的富。”这几句话说得太心痛,同时亦够刺激了,想起八九月间,人人拿钞黄金来兑换金圆券时候的情况,以及今天金圆券的贬值,实在太使自己难过了,每次想起人家将金钞兑了之后,今天是如何的在怨恨我,真是惭愧万分,为了表明自己的责任心,并将向政府自请分,并对上海市民表示歉意,以明责任。总之七十天的工夫,了不少的心血,亦并不是白的,读了一经济学,得了许多痛苦的教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