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狄国灭了卫国,孔夫为了替齐桓公遮盖,竟把这样一件大事一笔带过,写也不写。又如晋国诸侯竟传见周朝的皇帝,这是很不成
统的事,孔夫
为替晋文公遮盖,他意改变一
写法,与事实的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所尊敬的人瞒瞒瞒
为贤者瞒瞒瞒
孔夫主张写“直笔”的意思,并不是他发明的,在孔夫
以前,中国早就有了这
传统。中国字历史的“史”字,最早的写法是上面是“中”字,下面是“又”字,就是“手”字。用“手”把持住“中”字,是什么意思,你就不难明白。
例:周朝成王小时候,曾跟他的弟弟叔虞一块玩,成王用树叶刻了一块“硅’(“硅”是刻图章用的一
玉,皇帝给别人官
,要给印,就是“硅”),然后随手把这片树叶送给他弟弟,说:“拿这个封你!”这时候史官在旁边,一听就记下来了。后来史官请成王真正去封他弟弟,成王奇怪了,问为什么?史官说某月某日,你拿树叶刻图章给你弟弟,不是说要封他吗?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史官说:“天
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这样一来,成王只好封他弟弟了。这个故事发生在二千年前,成王的弟弟被封后,成立了一个新国家,就是晋国。
赵盾跑过来,质问董狐说:“董先生,你写错了吧?明明是我弟弟赵穿杀了皇帝,你怎么写我呢?”董狐说:“你是朝廷大员,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躲在外面
赵盾弑其君。
为尊者讳
为贤者讳
现在行的
号是“司法独立”“教育独立”古代若有
行的
号,该是“历史独立”在古代的史官,他们的地位可说是相当独立的;不但独立,还可以照史官的意思,来写他判断的事实。最有名的例
是文天祥《正气歌》中所说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谣,竟说:“鲁之君臣,未尝相弑!”意思是说:“我们鲁国呀,没有家丑。皇帝和臣之间,没有凶杀案!”
换成白话,是棗
这个“史”字,一开始的意思不是指“历史书”而是指“史官”“史官”在上古时候,是地位很重要的一官,他掌
天人之间的许许多多的事,像天时、历法、预言等等,
史官的,都脱不了分。后来史官的权力渐渐缩小,缩小到只记录国家大事。史官的名目很多,像“大史”、“小史”、“内史”、“讲史”“左史”、“右史”记录的范围从日月星辰变化,直到内政外
,皇帝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史官的刀尖。(不是笔
)。现在举一个“皇帝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史官的刀尖”的
公元前六百零七年,晋国的灵公,被赵盾的弟弟赵穿杀死了。晋国的史官叫董狐,他竟在史书上写:
也就跟着造
为亲者讳
孔夫为什么要
这些有意说谎的行为呢?研究他的原因,乃是由于孔夫
主张棗
为亲人瞒瞒瞒
像这一类有意说谎的例,还多着呢!
孔夫写书的目的,本是要把那些他看不惯的人的行为,记
青史的;但是人总是有缺
的,连孔夫
所尊敬的人和他的亲人、贤者也不例外,竟也有使人看不惯的行为
现,如果孔夫
不
三七二十一,把这些看不惯的行为,一古脑儿写
去了,那么人家一看到,对“所尊敬的人”、对“亲人”和“贤者”的敬意,也就大打了折扣。所以,孔夫
呀,宁愿说谎。这
在历史上说谎,有一个专名词,叫
“曲笔”“曲笔”就是该直着说的话,要把它歪曲了来说。相反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该怎么说,就怎么说的
法,也有一个专名词,叫
“直笔”就是正直的笔。孔夫
写《
秋》,本来是要用“直笔”来使“
臣贼
”害怕的,但是写来写去,他竟写
那么多的“曲笔”可见写“直笔”是多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