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红货币战争3:金ronggao边疆货币的诞(2/2)

为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苏维埃国家银行《暂行章程》第十条规定:“发行纸币,至少须有十分之三之现金,或贵重金属,或外国货币为现金准备,其余应以易于变售之货或短期汇票,或他证券为保证准备。”【10】这样就保证了货币有足够的现金作抵押,又能充分实现货币的有效扩张。

就这样,国家银行的创建者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凭着定的信念和顽的意志,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牢牢地抓住了钱袋

到1932年底,苏维埃国家银行印制、发行银币券65万元,而准备金达到39万元,准备金占发行总额的60%,是章程所规定比率的2倍。

从白区购买油墨也是历尽艰辛。从赣州购买的油墨在回来的路上被国民党没收。一位钱庄老板建议用传统的松烟法造墨,把松树的松膏烧成烟油,然后掺些桐油即可。一试之下,果然效果不错,这样油墨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国家银行发行第一纸币时,由于条件限制,在制造技术与防伪技术上都是空白,为了能够到最大限度的防伪,泽民采用在纸币上加签他同财政长邓恢的俄文签名的办法。但这个方法非常容易被模仿。随着货币的通,国民党与军阀开始行各破坏活动,输了大量的假币,对苏区金秩序行破坏。

后来听老乡说,用附近山上一老树来的茶叶包装纸,既耐磨又韧,国家银行的人立刻上山采集。最初造来的纸不甚理想,韧不好,又厚又黄,后来加和细棉来增加韧和洁白度,才终于造了适合印刷钞票的纸。

国家银行除了发行纸币外,还发行了银币和铜币。当时国家银行中央造币厂还铸造了可在中央革命据地内外通的“袁大”、“孙小”及墨西哥“鹰洋”等3银币。国家银行货币的发行与通,逐步回收了各杂币,使中央苏区的货币实现了统一。

为了解决防伪问题,泽民苦思冥想,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好办法。一天晚上,他闻到妻衣时,用火烧线所发的臭味,于是突发奇想,在造纸时将一定量的线放到纸张中,这样既可以透视纸币鉴别,又可以撕开或火烧纸币,通过嗅一的臭味,来辨别真正的苏区货币,这样就解决了防伪问题,保证了苏区货币的正常通。

在克服了资金、设计、印刷钞票等问题后,苏维埃国家银行在1932年7月7日,即国家银行成立仅5个月后,印制第一批苏区纸币。货币是以银元为本位,纸币为银币券,1元银币券兑换1银元,银币券为国币。有了统一的货币,国家银行会同苏区财政门宣布,一切易和纳税均国币计算,国民党的纸币禁止通,原苏区银行发行的货币比例限期收回,不再使用。

纸币在苏区顺利通,一举肃清了昔日货币市场的混

泡,然后捣成纸浆用于造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