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中央银行PK中国银行(2/2)

席家不仅自家独揽了汇丰的买办职位长达三代人,还利用他的影响力,将席家的其他弟陆续安排了外国银行系。无论是英国系的麦加利、有利、德丰银行,还是法国系的东方汇理、中法工商银行,德国系的德华银行,俄国系的俄华胜银行,比利时系的华比银行,国系的旗、运通、商信济银行,日本系的横滨正金、住友银行等,皆是席家的天下。据不完全统计,1874~1949年的75年间,在上海先后开设的外资银行有20余家,而席氏包揽了其中15家的买办席位。除此之外,席家还是其他江浙财阀系银行的重要东,上海的钱庄票号也唯席家的首是瞻。

席家在中国银行系中的脉之,影响力之大,在中国近代史上堪称绝无仅有。可以不夸张地说,席家是江浙财阀系的主要支,而在席家的背后,则是国际银行家的大势力。

“四一二”事变之前,中国银行已经为北伐提供了额赞助,可见中国银行为北伐立下了“汗功劳”而当时中国银行的汉分行,也给了武汉国民政府1650万元的款。不难想见,财阀们也不是一赌的,不能只放在一个篮里呀!在此后的“宁汉合”中,中国银行也同样发挥了作用。

吊唁当天,蒋介石突然来到张母的灵堂前,门二话没说,倒就拜,可谓是震惊四座,也给足了张嘉H面。这一举动,让张嘉H好生动,没想到蒋介石这么讲究“浙东乡谊”可他不知,对于混过“码”的蒋介石来说,这一完全没有难度,这时蒋介石的“腰杆”还不够,筹钱拉拢人,这不过是“门拜码”的标准动作罢了。

其实,张嘉H不过是前台跑龙的,背靠大树的人自己并不是大树。蒋介石求的并不是他,而是他背后的列势力。后来,迫使蒋介石下野的江浙财阀,背后也同样是列的能量。

不过,就像希特勒上台借用了国际银行家的力量,而一旦大权在握,就开始一步步地夺取国际银行家控制下的德国中央银行大权一样,蒋介石从1928年11月建立中央银行,直到1935年,用了6年多时间,才将中国银行控制权夺了过来,正式确立了南京政府中央银行的权威。而从1933年开始,希特勒也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最终将中央银行的大权抢到手。

席家在中国银行系中,不仅是“东家”而且直接把持中国银行的重要业务门,特别是外汇门。

当时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脚跟未稳,需要取得列的承认,而这件事只能求助于张嘉H。张频繁会晤在上海的日、英、领事,为南京政府的外牵线搭桥,期间就连南京国民政府外长黄郛,与英两国的外谈判也是在张嘉H的家中行的!

蒋介石想动中国银行的脑,那不是白日梦吗?蒋介石既无实力,更无胆量向列叫板,毕竟打狗是要看主人的。最后,蒋介石只能放弃原来改组中国银行的想法,退而求其次,自己成立中央银行。

在陈光甫的拨下,蒋介石明白了自己的境,他还不得不有求于中国银行。

】后来,银行改称大清银行,席裕光任大清银行上海协理,席正甫次席裕昆任营分行经理,席正甫六席裕奎担任汉分行经理,后来担任汇丰银行副买办长达10年。

而“垫款”一事,蒋介石最后派嫡系人,由张静江和陈光甫从中斡旋,表示政府即将发行公债,确有能力还款。张嘉H前后思量,觉蒋介石要势不可挡,也许正可以加以利用,最后才答应了由中国银行分期垫付1000万元经费,并且由江浙财阀面牵,通过上海商业联合会先认缴了500万元。

中国银行在清末和北洋政府时代,一直相当于中央银行的地位,是完全和独立的民族资本银行。在英、日等列早已严密控制中国金边疆的时代,岂有可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中央银行?

在此期间,正赶上张嘉H的母亲去世。要知,在这之前,蒋介石与张嘉H并没见过面,不过蒋介石在上海金圈里待过,再加上他也是江浙原籍,与江浙财阀的各路人脉也是有些的,所以蒋介石决定亲往吊唁。

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此时,席家成为中国银行的幕后“东家”之一,而席家的幕后“东家”就是汇丰银行。除了英资系,席家与日本银行势力关系也非同寻常,席正甫六席裕奎在1916年成为日本第三大财阀住友银行的买办,在位长达15年,席家的女婿叶明斋担任了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买办长达21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