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天皇之梦:皇权的东山再起(2/2)

要全国一致对外,就必须说服日本社会的主要政治势力。其中,军队和狼人非常理解和支持天皇的意图,跟随天皇的步伐。而财阀及其支持的政党,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在裕仁看来,随着帝国疆土的扩张,财阀的势力自然会得到一步发展,可恼的是,现在他们局限于前利益,害怕国际联盟可能提议的经济制裁会影响他们的利益,不愿意在长远规划上和帝国站在一起为占领满洲和今后的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既然政客和财阀不听招呼,脆绕过他们,直接调动基层臣民,如低级军官、狼人和农民,通过拥护皇权的基层组织、帮会和舆论,发动他们去斗国会议员和财阀们。另一方面,把纵财阀和政客的事给西园寺公望,利用他谋划策。如果决策失误,是西园寺公望承当朝野的批评,如果事情办得不坏,那是裕仁天皇英明。

如果父亲像祖父明治天皇一样,多一些决心和权谋,事情绝不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大正政变”是皇权的全面退步,现在到他来拨反正、中兴帝制了。

肩负着几代人“尊王攘夷”的梦想、受过西方教育、熟知西方历史又为生学家的裕仁,自认为对“攘夷”的理解,超过了前辈。他的雄心已经远远不止于“攘夷”他认为,日本不能再孤立存在,而是要以领袖的思维亚洲和世界。他从自己的偶像拿破仑、林肯和达尔文的成就中得到启发,决心要像拿破仑一样抗击英西方列,像林肯解放黑一样把亚洲和全世界从民统治下“拯救”来,用大和民族的神教来促使其他族“化”攻、解放、化,这就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从孝明天皇时代开始,日本就制定了在天皇领导下驱逐蛮夷统一国家的战略计划。首先是提国力,实现现代化;然后以向海外扩张的方式和敌人作战,在日本和西方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保证日本的安全。由此而产生了“北”和“南”之争。北派主张吞并朝鲜,侵占满洲、蒙古,后来包括西伯利亚地区,而南派则认为应该占领或控制日本以南,包括海域诸岛及东南亚的南洋地区。

“十一俱乐”会议的第二天上午,参加会议的亲信把三个提议向裕仁天皇了汇报,裕仁考虑后认为不错,便吩咐立刻行,先把三井等财阀送利陷阱”

回想祖先因为大权旁落而穷困潦倒,想到父亲被让步,再到今日自己与财阀政客的争权,裕仁发誓一定要牢牢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帝国,武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心,必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决不能像父亲那样心慈手

裕仁天皇心里憋着一劲儿,他就是要让西园寺公望亲看到,自己是如何把权力从梦想“宪政”的财阀和政客们的手中夺回来的。

裕仁认为,北只是国防的需要,丝毫不能解决日本人过剩、工业品和战略资来源等关键问题。日本人不喜气候寒冷的地方,北海在几个世纪以前就归属日本,可到现在还是地广人稀。后来明治天皇征服了同样寒冷的朝鲜也于事无补。如今陆军中脑幼稚简单的北派,还想以满洲为基地,一步扩张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和飞沙走石的蒙古,简直就是疯言妄语!

南洋气候温,土著人稀少而懒惰,便于日本人移民,而东印度群岛丰富的石油、橡胶和矿产将为日本工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战略资源,所以日本帝国的前途和希望,在南不在北。【4】现在蒋介石忙着“围剿”中国共产党的据地;苏联埋搞国内建设自顾不暇;英为经济危机所困,对“九一八”事变睁一只闭一只,裕仁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才正式开始实施他的宏伟蓝图。满洲只是计划的第一步,随后帝国的势力可以从满洲沿着中国海岸线南下,最终控制南洋的战略要

现在看不到帝国“长远规划和利益”的财阀和政客们,又对裕仁天皇占领满洲的计划推三阻四,让裕仁天皇在实现梦想中的中兴大业时觉十分掣肘,是到了该给他们看看的时候了!

己的利益为重,企图凌驾于天皇之上。他们频频手帝国的政策。当年大正实施以“完善国防”为心的帝国纲领,对军队行一次大规模的充实,以西园寺公望为首的代表财阀利益的元老们,便以全国仍在为平衡日俄战争留下的财政赤字而节衣缩为理由,屡次否决了天皇心构思的扩军方案,得天皇差退位,最后郁郁而终。

裕仁执政这些年来,不知多少次地想象着如果自己在父亲的位上,会如何理“大正政变”父亲不太了解日本,他的团结人民共同奋斗、为国效忠的一法则,只停留在理论上,而没有真切地受过。父亲认为不什么事,只要发号施令就行了。他不能想象天皇在什么时候会遭到违抗。他并不懂得如何施展明治天皇的那悠然自得的魅力和的权术。

现在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对付以元老西园寺公望为心的财阀政客联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