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历史的经验可供借鉴的话,这一次的行动与历史上的案例应该是一脉相承的。1840年大英帝国用鸦片贸易打击的是清政府的白银,1935年国用“白银风
”打击的是国民政府的法币,那么这一次就是
国用贸易和失业为借
发动对中国人民币的打击!
人民币升值同样不可能解决国的失业问题。人民币不要说升值20%,就是升值200%,
国领土上也绝不可能再开工生产玩
、服装、五金电
之类的产品,因为
国的平均人工成本是中国的10倍以上!
这一次,国迫使人民币升值,能够解决
国的贸易赤字和失业危机吗?
国贸易赤字的
源,在于国际
元
系在设计上就存在着致命的先天缺陷,
国的主权信用货币不可能长期稳定地承担世界货币的职能。事实上,任何主权信用货币都不可能
到这一
。世界货币主要承载着国际贸易的
易职能,如果
国贸易长期顺差,则
国必然净输
商品,全世界的
元必回
国。如此一来,国际贸易将由于缺乏
易货币而陷于萎缩,各国经济都将
现衰退。同样,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客观上需要
国输
货币,输
商品,所以
国的贸易存在逆差是天生注定的,差别仅在于贸易逆差的对象而已。
收购世界白银,号称希望通过在市场购买白银的行动,推动白银价格上涨,增加中国等银本位国家的购买力,实际上就是迫使中国的货币升值,以便倾销其过剩商品,并动摇中国的货币稳定。国的白银行动致使国际银价暴涨,被国际银价上涨所
引,中国的白银大量“被
”中国并非产银大国,本来用于铸币尚需
,此时中国的金属货币如滔滔江
奔涌
逝。1934年仅三个半月时间,白银
已达2亿元。
国不断地收购白银,到1934年,
敦白银市场的银价已经涨到之前的2倍!结果不
所料,白银外
,中国货币“被升值”外贸逆差日益加剧,外国货充斥中国市场,中国
却日益艰难。白银外
同时造成通货
缩,银行信贷减少,利息扶摇直上,当时在上海几乎是
多
的利息也借不到钱。白银外
、银
奇缺、市场筹码不足、
价惨跌,致使工商业破产倒闭。1934年底,房价一泻千里,上海租界房价下降了90%!市场上人心浮动,银行挤兑大面积
现,银行和钱庄纷纷倒闭。最终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放弃银本位的货币基础,转而投靠英镑和
元,以外汇汇率为基准发行法币。抗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汇率稳定,只得成立外汇平准基金,将中央银行和外汇
理大权拱手
给了英
,再度丧失了金
边疆。
国的决策层和金
战略家们对此当然心知肚明,
压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战略主攻方向绝不是贸易和就业!
因此,人民币升值不可能改变国贸易逆差的结构
问题,只是将逆差的对象由中国向印度、墨西哥或其他国家转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