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纪元前第六世纪(6/6)

见国君。不过作揖,国君只有见国王时才叩头,你们怎么连这都不懂!”齐国确实不懂,不过不久就懂了。四年后纪元前四七四年,两国国君又在顾邑(山东鄄城东北)会盟,齐国早就准备妥当,届时一声令下,跳出几个壮士,抓住姬蒋,强迫他向姜骛叩头。这时“礼教”排不上用场,姬蒋只好叩头。齐国为这件事,曾编了一首诗歌:

鲁国人冥顽不灵

多少年都不清醒

使我们难以为情

他们死守着那可怜的儒书

引起无谓的纷争

儒书,即儒家赖以吃饭的书——专门记载古代繁琐复杂礼仪的书。

就在这种浓厚的崇古社会中,中国古代思想家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丘诞生。孔丘是宋国贵族的后裔,纪元前八世纪九十年代因妻子太美而丧生的宋国宰相孔父嘉,就是孔子的六世祖父。孔父嘉的儿子政变后逃到鲁国住下来,遂成为平民。孔丘的父亲孔纥曾在鲁国军队中当一名军官,但他逝世的太早。孔丘是一个遗腹子,在母亲颜征辛苦的养育下长大。孔丘年幼时,刻苦地学习儒书,成年后即成为一个十分渊博的“礼教”专家,而且声誉鹊起,后来甚至得到三桓之一的仲孙觉的注意。仲孙党临死时,曾嘱咐他的两个儿子仲孙无忌和仲孙敬叔,去向孔丘学习这种知识。这是一个契机,使孔丘跟鲁国特殊形态的“三桓政治”结合。

我们试在下面列出鲁国三桓政治系统的简表:

鲁国第十五任国君姬允(死于齐国姜诸儿之手的那一位),有四个儿子,长子姬同是嫡子,继承国君的宝座。次子、三子、四子,都是庶子,只能担任政府的高级官员。姬允被尊称为桓公,即威武的国君,所以他的三位庶子,被称为“三桓”三桓的后裔,分别改姓(封国内全体贵族和全体官员,都是国君的后裔,跟国君同姓。所以庶子的后裔必须改姓,否则熙熙攘攘,挤来挤去,全国只有一个姓,分辨起来就很困难)。次子姬庆父的后裔改姓仲孙(有时候也称孟孙或孟),三子姬牙的后裔改姓叔孙,四子姬友的后裔改姓季孙。

本世纪(前六)初,仲孙蔑(仲孙觉的父亲)当宰相,他引进叔孙和季孙两家,由三大家族轮流掌握政权,世代相传,遂开始鲁国著名的达四百年之久的三桓政治。三桓从国君手中夺取到政权和广大土地的所有权,并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筑都城,即表上所称的三都。鲁国国君遂跟周王国的国王一样,被冷落在一旁。八十年代时,第二十六任国君姬衤周,曾发动一次军事攻击,讨伐三桓,结果被三大家族赶走,在国外流狼至死。

问题是,三桓虽然联合起来夺取了鲁国国君的权力,但三桓也各有他们自己的助手和干部,当时称为“家臣”这些家臣的力量,也日形膨胀。其中最杰出的一位是季孙斯的家臣阳虎,他代表一种反对割据的力量,不但把季孙压下去,把其他二桓也压下去。阳虎在稍后出任鲁国的宰相,负责实际政治三年之久。他谦卑地延揽专家,曾亲自拜访过孔丘,邀请孔丘任职,但孔丘怀疑他政权的稳定性,没有接受。

本世纪(前六)最后第二年(前五○二年),季孙斯向阳虎反攻胜利,阳虎逃亡。三桓对孔丘拒绝跟阳虎合作这一点有深刻的印象,于是任命孔丘担任中都(山东汉上)县长(中都宰),开始孔丘的政治生涯。

七东西方世界

纪元前五九七年(夏征舒杀陈国国君妫平国后第二年),后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攻耶路撒冷,犹太国王约雅敬出降。尼布甲尼撒立约雅敬的儿子约雅斤为王,不久又把约雅斤废掉,立约雅敬的弟弟西底家为王。

纪元前五九四年(必阝城之役后第三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建立公民会议跟司法陪审制度。世界各国平民参政和陪审团设立,这是首创。是雅典人对人类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