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纪元前第五世纪(4/7)

家学派尊崇为“万世师表”他那些精辟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论,留传下来,成为中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四道家·墨家·法家

在孔丘的同时或稍前稍后,另有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兴起。并从他们身上,产生另外三个伟大学派:

一李耳道家学派

二墨翟墨家学派

三李俚法家学派

李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他所生的时代,没有定论,有人说他是本世纪(前五)人,有人说他是上世纪(前六)人,有人说他是下世纪(前四)人,甚至有人说根本没有这个人。李耳在只剩下弹丸之地的周王国首都洛阳,担任图书馆管理员(守藏室史)。孔丘曾到洛阳向他探询过关于《周礼》的若干细节问题,李耳用一种教训的语调回答:“你问的那些人,骨头都已腐烂,只剩下言论。英雄人物遇到可以施展抱负的机会,立即献身。没有这种机会时,不必勉强追求。我认为有钱的商人要像无钱人一样,有才能的人不必外表精明。把你的骄傲去掉,再把你的欲望去掉,这些对你无益。”这段话毫无系统,而且答非所问,但正击中孔丘的要害,同时也显示出李耳自己的思想。

——本世纪(前五)前四八四年伍子胥被“诬以谋反”自杀的那一年,李耳忽然辞职,骑着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过秦国的散关(陕西宝鸡西南)时,镇守关隘的司令官(关令)尹喜说:“你就要隐居了,盼望能给我们留下几句话。”李耳就在那里写下了举世闻名的《道德经》,然后出关而去,从此不知影踪。《道德经》也称为《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在那个时代,写字是用刀刻在烧烫的竹片上,五千字已够这位老头受的了),李耳把宇宙发展的自然法则,命名为“道”这就是道家学派的起源。不过李耳跟孔丘不同,他没有野心,也没有门徒,因之也没有发自门徒口中对自己的一些颂扬。但他仍被后世的学者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始祖,《道德经》也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经典。李耳的思想是对强梁世界的一种消极反应,是人类遇到不可理喻,而又无法抗拒的压力时的一种自解自慰的心理状态。他曾从他的老友常从那里,得到最大的启示。有一次,常从张开口问李耳说:“我的舌头在吗?”李耳回答说:“在。”常从又问:“我的牙齿在吗?”李耳回答说:“不在了。”于是他立刻领悟到柔弱者存在,刚强者灭亡的道理。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静,不要作为,任凭事物自然发展。李耳说,这样做在表面上看起来是柔弱的,会马上倾覆,可是实际上不但不会倾覆,反而更为坚强,因为它的发展是辩证的,极弱即是极强,后退即是前进,酒杯太满了必定溢出来,月亮太圆时必定缺下去。所以,李耳主张不要进取,只要耐心,不作为就是有作为,自然演进就是纳入规律。也就是说,什么事都不要做,就是已经做了很多重要的事。

墨翟,鲁国人,孔丘的同乡。但他在宋国(河南商丘)的时候居多,从没有当过官,也从不去追求当官。他的中心思想是博爱、和平、反浪费、反享受、反侵略——不是反战,而只是反侵略。跟孔丘一样的是,他也拥有数目庞大的门徒。跟孔丘不一样的是,他的门徒有严密的组织。孔丘的门徒全力从事于歌颂孔丘,而墨翟的门徒则全力从事于实践墨翟的理想。所以墨翟不仅建立了被称为墨家的学派,还建立了墨党——为实行墨家学说的行动集团,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政治性的组织。有一次。楚王国在科学家公输般的协助下,制造云梯,准备征服宋国。墨翟听到消息,为了拯救他的第二祖国,他从鲁国首府曲阜(山东曲阜)狂奔十昼夜,赶到楚王国首都若阝城(湖北钟祥西北人曲阜到若阝城航空距离六百一十公里,千山万水,盘旋弯曲,即以最低限度两倍计算,也有一千四百公里,只走了十天(那时代还没有马匹,全靠徒步),可看出支持他拼命奔跑的爱心。到了若阝城,就在楚王面前设置沙盘,演习攻防。公输般用九种方法攻击,墨翟用九种方法防御。公输般不能取胜,最后,公输般说:“我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不说出来。”墨翟说:“我知道你还有最后的一着,但我也不说出来。”楚王听不懂他们的哑谜,墨翟说;“公输般不过以为杀了我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我的三百余门徒在禽滑厘率领下,已进入宋国,登城协防,等待作战。”楚王于是下令取消这次军事行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